| 退出
有所思

英雄之城的红色文化传承

作者:吴 丽 孙燕鹏 发布时间:2023.08.15
中国教师报

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坐落在英雄之城锦州,学校秉持“传承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理念,以“追寻红色印记”为主题,通过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元素、在实践中浸润红色教育等方式,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液、根植学生心田。

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

红色文化墙,绽放家国情怀。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和走廊的班级展板是学生认识、了解、深掘、再创造红色文化的绝佳平台。学校定期更换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完成设计、信息搜集和布置。方寸之间,一张张剪纸作品剪出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身影,一幅幅画卷绘出了爱国的颜色,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言语展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在这里,学生对家国的朴素情怀尽显无遗。

红领巾广播站,重温党的历史。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逐步深入学习党史,并培养、选拔“红领巾广播员”。每周五,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结合相应的历史事件,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生动的故事了解党的发展历程。

校园电视台,播撒英雄之光。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启动“童心向党”讲故事活动,让学生了解英雄的气节、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用革命故事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励学生奋勇向前。那些坚如磐石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视死如归的坚贞、不畏牺牲的风范、艰苦奋斗的作风,都让学生深受触动。

升旗仪式,护卫国旗飘扬。手中紧握的是国旗,肩上扛着的是责任,心中燃烧的是热爱……气宇轩昂的国旗护卫队让校园多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为了走出国旗护卫队的威武,为了扬出国旗的鲜艳和骄傲,学生无数次走齐步、踏正步、站军姿、练动作,亲手护送国旗冉冉升起成为学生心中的梦想和努力的目标。

一进一出,讲好党的故事。学校不仅请英雄模范、先进典型、老党员、老同志等到校园给学生宣讲新时代党的故事,还带领红领巾宣讲团的小小宣讲员走出校门,将鲜活、生动的故事带到其他学校,推动周边学校开展红色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红色元素

长短课时结合,润物无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周二上课前是学校规定的晨诵时间,一首首红色经典诗文在学生铿锵有力的诵读中响彻校园。在“经典诵读”的短课程基础上,学校结合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红色诗词。

渗透学科教学,传承红色精神。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把红色教育资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思政课上,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讨论并发表自身看法,采用引导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体育课上,学校将有趣的红色体育活动搬入课堂,例如“保卫英雄树”“烽火接力赛”等,让学生体验历史情境,充分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精神。美术课上,学校为学生展示辽沈战役纪念馆中馆藏的红色美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背景介绍和内涵分析,加深学生对锦州战役背景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学校还多次开展学生艺术创作活动,比如办红色主题手抄报、开展红色绘画比赛等,引导学生将红色元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音乐课上,学校鼓励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歌曲,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结合起来;学校举办“童心向党,歌唱祖国”的歌咏比赛,借助学校公众号平台发布优秀视频,让学生在欢乐和愉悦中接受革命教育和信念教育;学校还开展“红色课桌舞”活动,音乐组教师精心挑选素材,设计并完善动作,对学生的动作和节奏进行细致指导。

在实践中浸润红色教育

传统节日传承红色精神。为了厚植民族气节、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红色系列活动。比如,在课本剧活动中,学生通过扮演锦州战役中的英雄了解英雄事迹,根植爱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在探访英雄、复刻英雄遗物、寻访一条以烈士命名的街道、瞻仰一尊烈士雕像、祭扫历史纪念碑等活动中,学生深入了解、学习身边的红色文化;在红色课桌舞、红色读书会、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和书写、评选等活动中,学生让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依托重大活动,点燃红色火苗。学校将主题班会与英雄人物、重大纪念日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历史资源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包括“传承雷锋精神,做社会主义接班人”“讲红色故事,忆峥嵘岁月”“喜迎二十大,说句心里话”等。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立志为党为国奋斗终生的志向,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红色火苗。

跨学科学习,深耕红色心田。为了加深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学校开展“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号召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红色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在介绍红色景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家乡历史,增强家乡自豪感,锻炼和发展语言能力;中年级学生在撰写剧本、演绎经典的过程里,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和设计的主人,充分利用视觉效果传达自己的想法,全面提升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而结合各学科知识综合展现红色教育成果。

为了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将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拓宽红色教育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红色研学、红色实践等特色活动,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16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