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且行且思

为什么重拾教育写作

作者:廖 娟 发布时间:2020.09.29
中国教师报

我的教育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教育写作,是为了寻道。

其实,早在读师范时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熄灯前,我坐到床上,在日记本上记录当日发生的事情及所思所想。工作之后,生活不再像读书时那样单纯,但也还是断断续续地记录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中的教育写作已被异化,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多被功利裹挟。写教学计划、课堂反思、学年总结、学习心得、读书笔记等,多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硬性任务;评为骨干教师后,写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也多为发表或获奖等。

加入叙事者团队后,我看见了一群去功利化写作的教师。他们的教育写作,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探寻和回答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及教师工作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精神,进而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研究者。

这才是坚持教育写作的真正目的:以“写”来引领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

写作的目的清晰地呈现出来:发现和探寻隐藏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规律,去寻找育人之道、教学之道、管理之道。

这让我的内心重拾教育写作的初心,且更加坚定。

教育写作,是为了成长。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还未成为名师,但是一直努力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还记得多年前在网络上看到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其中写着: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所有千字文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

当时,这张保单激发了全国成千上万一线教师投入教育写作之中。我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开辟了一亩三分地开始教育写作,几个月下来,积累了三万多字的教育随笔。

在那段时间的写作中,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思考在不断促进专业实践,许多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看似很平常,却蕴含着深奥的教育秘密。

慢慢地,教育写作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窥见了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成长在写作中悄然发生。

遗憾的是,独自写作在生活的洪流冲击中没能坚持多久,同时又缺少系统训练,很快便又回到了功利化写作的道路上。

如今,我跟随这样一个写作团队就是不想再重蹈覆辙,学习着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躬耕精神的园圃,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

我开始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写下去吧,把终身成长的理念化为行动,让不懈的写作成为生命的自觉。

教育写作,是为了沉淀。

在岁月的长河里,没有什么能够留住生命,唯有文字。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只有文字可以沉淀思想,留下思想的痕迹。

曾经读到一本书《教育究竟是什么》,书中介绍了中外100位教育家、思想家的生平、境遇,以及他们为教育奋斗所形成的思想。

穿越时空隧道的阅读中,是文字让我与大师们对话,我感受到了文字的穿透力,也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师们在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探寻中感受到教育无穷的魅力。

李吉林曾说:“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倘若你只能上课,成不了教育家,就是一百节课一千节课也不行。”

而教育写作,就是为自己的思想沉淀搭建一个平台。或许最后,自己也成不了大家、名家,但作为一个躬耕杏林的普通教师,可以积淀自己个性化的“生命历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它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写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行文至此,我已经没有了动笔之初的纠结和彷徨,只有言语创造的激情和写下去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融汇沙坪坝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30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