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吟游

走壶口啊,看黄河

作者:余显斌 发布时间:2020.07.13
中国教师报

黄河的狂野,黄河的浩荡,黄河的不屈,都浓缩在这里。

要看黄河,就来这里,来壶口。

多少诗,歌咏黄河,歌咏其壮烈、其狂放、其一去不回。可是,又有哪一首诗,能写出壶口黄河的气势和风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见其远,难见其雄。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只见其万马奔腾、气势非凡,却难状其历经曲折、一以贯之的精神。

“黄河万里触山动”,写出了它的强悍,却不见其顽强;“日翻龙窟动”,写出了它的浑黄色彩,却不见其刚烈;“大河平野正穷秋”,写出了它的平阔,却不见其勇猛。

所有的诗,在壶口都显得那么苍白。

这里,是力的奔驰,是血的翻腾,是千里而来绝不回头的宣言,是动天触地顽强不屈的怒吼。黄河,在这里,在宜川的壶口,把短兵相接的无畏,把横扫一切的勇敢,把冲荡天地的壮烈,铺张扬厉开来,挥洒飞舞开来。

亿万斯年,它一直如此,狂放、粗犷、直率、勇猛。

不用走近壶口,很远就能感觉到一种震动。地下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生命,在流窜,在翻腾,在摇头摆尾。因为,脚下的大地在战栗着,在颤抖着,在悸动着。

那一刻,心也在战栗,在颤抖,在悸动。

随着地面的震颤,空气也一波波地动荡着。一种沉闷的声音,在空气的动荡中,也一波波传来,进入身体,沁入灵魂。

那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在怒吼。那是一个悲壮的生命在咆哮。它的勇猛、它的强悍、它的狂怒都是为此而发。从雪山走出,它一路走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它走过的地方,沃野千里,村庄炊烟,历历如画。

它想微笑着,带着幸福、欢笑、歌声和鲜花,一路走来。可是,大地不答应,苍天不允许,山崖在阻挡。到了这里,天地的巨手更是狠狠一掐,卡住了它的脖子。

在这里,天地一束,黄河一线。一方企图扼杀,另一方则在挣扎,在反抗。

四周,风云变色。周边,雷声轰隆。人站在岸边,不忍卒睹,也不敢注目。

万里而来的黄河,在冲撞着,呐喊着,咆哮着。一排浑浊的巨浪冲过去,冲在岩石上、大地上,或跌入深渊,万劫不复,或化为黄色的飞沫,化为黄浊的水星,飞洒到空中,消失了,流散了。而另一排又怒吼着,咆哮着,冲了过来,依然如是——跌落,飞散,消失。一排排巨浪,就这样从天而来,飞奔而去,前赴后继,从不止息。

空气黄蒙蒙的,流溢着黄色的水汽;河边也黄蒙蒙的,弥漫着黄色的水雾。空气中,到处弥散着一种泥浆味,那是黄河的泪,黄河的汗,黄河的血。

这一刻,黄河将自己的不屈,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地如一壶。

这天地一壶,最终被万里而来的黄河击穿。黄色的水,野马一般,排空而过,呼啸而去,跳下绝壁,汩汩滔滔,一泻千里,际天而去。

从此,孟门算什么?从此,龙门算什么?从此,孟津又算得了什么?

走过了壶口的黄河,一路高歌,一路流淌,直走向大海,直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帆船如织,歌声飞扬;那里,浩浩千里,波光动荡。

壶口,走出了黄河的尊严。壶口,也走出了黄河的气势。

看黄河——看黄河最为铁血飞扬的时刻,看黄河最为英姿勃发的刹那,看一个民族不屈和顽强精神的来源,就来壶口。

走壶口啊,看黄河!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7月15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