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校联体实现“四统筹”

作者:张爱平 发布时间:2020.05.19
中国教师报

湖南省长沙高新区是在一大片乡村土地上逐步建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底子薄。2012年9月,建成区相对优质的小学只有4所,待建区薄弱乡村小规模学校8所。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新区决定让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帮扶两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构成一个发展片区,实行“捆绑发展”“抱团取暖”。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城区优质牵头学校校长兼任两所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顾问,城区牵头学校每学年必须派出一名骨干教师到小规模学校支教,并与小规模学校教师“结对”,实现硬件建设统筹推进、教师研训城乡一体、学校治理整体联动,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事、财务、教学、教研等事务仍然是独立的。

经过7年实践,“捆绑”帮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但困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一些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无音体美学科专任教师、年轻教师缺乏锻炼平台等。这些问题让城区优质牵头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帮扶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每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各不相同,城区学校校长只是履行帮扶职责,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并不承担责任。

截至2019年9月,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高新区城区优质小学增至1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还剩6所。高新区教育人看到城乡捆绑发展上存在的症结,在原有基础上提质加码,让一所城区优质小学直接与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结成校联体,小规模学校变成城区优质学校的一个校区,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一人。校联体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随着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法定代表人全部变更为城区优质学校的校长后,城区优质学校的校长有了新责任,便主动把城区学校的工作与小规模学校的各项工作统筹起来,城乡两个校区实现了人、财、物、事的“四统筹”。

在人事统筹上,校长有权统一调配城乡两个校区的师资,乡村小规模学校缺什么教师,城区校区就有权、有义务进行补充。区教育局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了校联体校长同时担任一所城区学校校长和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城区优质学校派一名副校长到乡村小规模学校任执行校长,这从根本上理顺了管理机制。而且,城区优质学校在学期初安排人事时,要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配备,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能落实好国家课程,并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纳入城区学校相应学科的教研组。人事统筹是“四统筹”的前提和基础。

在财务统筹上,实行城乡两个校区一支笔签字。目前,区政府首先保障了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经费充足,账户独立,财务管理统一。如真人桥小学没有单独设立总务主任,学校的财务工作由校联体雷锋第二小学承担,工资发放、物品采购、资产管理等两个校区统筹在一起进行。在物品统筹上,城乡两个校区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在日常事务统筹上,城乡两个校区的党务、校务、德育、教学、教研、工会等活动均统一组织,同频共振。与此同时,城乡校联体两个校区课表一起制定、党群教研活动一起开展、教师研训一起进行、期末考试一起组织、教师评价一起进行,实现校联体的共享共建。事务统筹是“四统筹”的核心和关键。

“四统筹”的实现,让制约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教师配备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迎刃而解。最典型的变化是城乡两校深度融合了、联系紧密了、师生交流频繁了。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由“小而弱”逐渐变成“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的特色学校。

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依然是基础教育中的难点和堵点,也是教育扶贫的重点。从长沙高新区的经验可以看出,激活管理机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化解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关键,校联体是化解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雷锋第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20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