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治校方略

学校要从“集体”走向“共同体”

作者:张 敏 发布时间:2019.12.03
中国教师报

面对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家长期望高的农村学校,如何突出困境与重围,走上自强发展之路?或许,我们需要实现从“集体”向“共同体”的转变。

打造学校共同体,激励和唤醒师生生命的激情,努力实现学校的多元共治,已成为农村学校振兴和发展的新路径。那么,一所学校如何才能实现从“集体”向“共同体”转变?

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从国家层面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号召世界各国以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价值为根本,寻求长远的合作与发展。从学校层面讲,共同体建设就是要求全校师生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从班级层面讲,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以班级的共同发展为根本,把师生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荣辱与共、教学相长,寻求共同发展。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精神、境界、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质。要想让全校教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校长必须在教师心中根植教育梦想,要懂得规划学校发展,要让教师看到学校发展的愿景。重庆市璧山区中兴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入读学生基本上是外来务工子女,基础差、底子薄、师资弱是学校面临的大问题,长年的闭塞和落后使得大部分教师困顿迷茫,安于现状。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结合多年的办学历史,确定了“今日尚善少年,明日优秀公民”的育人目标,以“尚善尚美,善思善创”为校训,实施“双向育人”计划,既注重学生的必备品格培养,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养成,力争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学校提出了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成为一所优质乡村小学的发展目标,让孩子心中有梦,让教师心中也有梦。

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学校发展离不开校长的引领,更需要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当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后,需要校长身先士卒,将教育梦想内化为行动力量,让他们心无旁骛。而校长则需要把自己当成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关心、爱护教师,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关心和帮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在管理上实现共治。现代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即“共治”。学校共治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对于学校“从政府那里所获得的自治权力”的共有、共享、共管。作为校长,一定要学会放权,要懂得将学校的管理与教师、家长紧紧联系起来,让教师和家长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出力。教代会、家委会、学术团队等都是履职的良好平台。在学校的食堂管理中,我们选家长代表进入学校食管会,让他们监督学校的饭菜质量、定期到校陪餐,同时给学校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开放共治,让更多的家长从以前的校外旁观者变成校内的管理者,从以往的单方依赖者变成如今的“教育合伙人”。由于有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监督管理,学校的管理质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也提升了。

在发展上实现共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为每位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发展目标,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发展空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通过鼓励教师潜心学习,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通过引进名师工作室帮扶计划,促进师徒结对,提升教师成长的可能性;通过与城区名校的联谊,加强跟岗研修,开阔教师眼界,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强化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他们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从而实现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在成果上促进共享。包括:理念共享。全校教师共同遵循一个发展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并以这一理念指导学校的一切育人活动。资源共享。学校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资源,要求全校共享。经验共享。学校通过开设教师论坛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也将学校的各项课改成果向教师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模式共享。学校建立了“446”课堂模式——第一个“4”,指“尚善课堂”4个核心要素:善学、善思、善问、善创;第二个“4”,指“尚善课堂”的4个教学环节:趣味导入—自主探究—互动点拨—拓展运用;第三个“6”,指“尚善课堂”的6个评价要点:目标精准、师生状态、思维发展、合作效果、达成效果、教师素养。荣誉共享。校长要有“成果属于学校、属于每一位教师”的胸怀和理念,让教师能分享到学校的荣誉,并愿意为之奋斗。

在合作上推进共育。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多次进行家校联动,形成合力。不仅确定了定期家访的管理机制,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如通过家长会向社会宣传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获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家长参与学生的素质测试,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家长的现场评价,让家长真实地评价教师,以此促进教师的转变。

学校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作者系重庆市璧山区中兴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04日第1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