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区域观察

名师乡村工作室提升教育软实力

作者:王 曦 边 宏 发布时间:2019.11.05
中国教师报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城镇化率达77.4% ,较2010年提升了近25个百分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乡村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师资水平低等问题更为凸显。为此,杭州市自2016年起推出《杭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通知》,创建以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等领衔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从根本上提升乡村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夯实乡村教育基础,实现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融合发展。

杭州市先后建成名师乡村工作室119个,覆盖了杭州市70多个乡镇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特教等学段,学员逾千名。为实现乡村学校“校校有名师”,杭州市明确规定将每个名师乡村工作室建到乡村学校,由工作室所在区、县(市)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考核合格的工作室,杭州市财政给予每年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名师乡村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创生出联络员、绩效月报、专项检查、阶段考核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政策实施的内部环境。

名师乡村工作室针对杭州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把重心落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上,对工作室导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导师每学期到乡村工作室不少于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天,每学期开设示范课3次以上;组织学员到名师所在学校开展见习观摩不少于1次;同步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在名师所在学校和工作室所在学校之间建立远程网络课堂,每学期组织在线教学或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名师乡村工作室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和自我发展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在团队学习过程中以更高、更新、更科学的视角审视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3年来,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室成效明显。问卷调查表明,近九成工作室成员认为,“名师乡村工作室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一条有效途径”。导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引领作用,不仅带动了学科教学的改变,还通过阅读分享、讲座研讨等为工作室所在学校带来了更多优质资源和更多理念的引领、方法的改进,带动教师群体发展。不少名师本身是名校长,能够带来名校各学科教研组的资源和学校管理经验,助力乡村学校全面发展。当然,名师乡村工作室在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空间。

由于许多名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承担着本校或本区域繁重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任务,部分导师还担任着学校校长或教育集团总校长,客观上造成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开展只能“点到为止”,活动开展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还需要加强名师工作量、薪酬制度、名师工作室协作机制等配套政策的研究,保证名师乡村工作室更好运行。

从对名师乡村工作室走访的情况看,虽然导师的示范课、磨课评课、课题研究、搭建公开课平台等引起了乡村教师对优质教育追求的信心,但仍未解决教师培养机制和体制问题。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乡村学校的质量提升在于教研组。名师乡村工作室3年工作即将期满,需要进一步总结推广优秀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和工作模式,将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重心放在加强乡村学校的教研组长培训和教研组建设上,使教学研究成为乡村学校的常态。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考核中,可考虑加强对名师乡村工作室学员的考核,如以工作室成员上公开课、课题研究、学习报告会、学习反思、磨课评课等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效来考核工作室开展的有效性。在区(县)、市层面应增加工作室成员走出去的机会,搭建更多让乡村教师教学比武的平台,培养属于杭州市的乡村教师学科带头人。

(作者单位分别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06日第1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