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教师培训的阜南“三问”

作者:岳 琪 发布时间:2019.10.15
中国教师报

在终身学习理念引领下,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科学策划、精心布局教师培训工作,以“三问”落实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训前关注教师需求,训中关注培训过程和训后关注培训效果,不断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问计于“需”,关注教师培训需求

掌握训前需求对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具有基础性作用,阜南县教师培训实施训前“三步走”:

召开“三会”。教师培训前召开“三会”,摸清被培训教师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召集骨干教师座谈会、校园长咨询会、本土专家恳谈会时,三类人员分别从县直学校、乡镇学校和教学点随机选取,在教龄、职称、职务和性别上广泛分布,让培训样本充分,真正了解教师所需。

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是为了克服座谈不发言或者不好意思发言、训前咨询会数据不真实等问题。教师培训问卷问题分别在培训需求、现实问题和预期目标上进行设置。

走进“三校”。农村学校是教育发展的短板,如何增强农村教师对培训的吸引力,阜南县教师培训部门在取得座谈会和问卷等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三下乡”活动,即深入乡村教学点、乡村中小学、乡镇中心校。充分关注农村教师培训需求,为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问责于“管”,关注教师培训过程

有效监管对全面提高教师培训具有根本性作用。为取得培训的实效性,要关注培训过程性管理。

选前审查,确保学有所需。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是开展培训的关键,阜南县教育局要求各送培学校根据分配名额按条件上报参培名单,在上报教师专业、学历、教龄、教科研等条件上反复斟酌,教师名单报阜南县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审核备案;确定被培训教师名单后要在网上进行公示。

训前签责,压实教师培训责任。为解决教师被培训、变相福利等问题,县教育局要求学校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对外出培训的教师形成管理制度,并与外出培训教师签订责任状,确保培训的有序开展。并主动与培训院校或培训机构联系,在制定培训管理制度时,既符合在职教师学习的特点,又能尊重培训管理的规律,做到人性化和刚性要求相结合。

训时跟岗,加强监督责任。为有效监管教师培训,阜南县教育局构建三级管理体系,即师训股—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每一层级压实责任。培训时,教师人数达到10人以上时成立学习小组,确定组长,由组长负责成员的考勤记录,培训过程中关注学员学习动态和参与互动情况。

训中建制,确保学有所得。阜南县教师培训部门在反思与总结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的“管、办、评”制度;建立片区研修中心自主开展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绩效激励与问责制度;建立高校、师训股、教师进修学校和各片区研修中心“四位一体”的联系制度。这些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为培训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问效于“绩”,关注教师培训质量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实效性对提高培训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检验培训质量,阜南县教育局召开培训感悟座谈会,通过发放问卷、进校走访等形式,进行实时跟踪。

走访汇报看转变。培训效果如何?要深入参训学员所在学校进行跟踪调查。一看参训教师培训后对教育、教学、学生的态度,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与同事的关系,等等。二看参训学校是否制定了培训后教师对教育理念、方法落地的实施方案,是否为参训教师搭建了相关平台,是否促进参训教师对其他教师产生传、帮、带的辐射效应,等等。

以评价促发展。评价方式多元化。参训教师自评、学员互评、送培学校复评。评价内容多样化。结合培训中、培训后的实际情况,对参训教师考勤、答问、交流、辩论、实践、作业等实行量化评价;对参训教师参训态度、思想转变进行个性评估。评价方法差别化。在评价中做到“三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身发展评价与群体发展评价相结合。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10月16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