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约!约!敢欺负我闺女,看我不揍你儿子!”
“好,明天下午学校门口见,我必须会会你,看看你有什么了不起。明明是你家闺女先打的我儿子,他是正当防卫!”
拖着疲惫的身体,晚上7点刚刚回到家,手机就响了起来,只听家委会主任着急地向我汇报:“高老师,你快点看看家长群,咱们班小雅和小龙的家长‘约架’了,你赶快处理一下吧!”
我赶忙打开家长群,看到了上面那段对话,再往上一翻,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放学站路队时,小龙说了一句脏话,小雅以为是骂她的,就回过头打了小龙一下,小龙接着就拽小雅的书包,两个人就拉扯了起来,结果小龙把小雅的书包拉杆弄断了。两个人怕告诉老师会被批评,就不让其他同学跟我说,这样矛盾就被带到了家里。
回到家后,小雅爸爸发现了这一情况,怒气冲冲地给小龙爸爸打电话并质问他,小龙爸爸还不了解情况,就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结果两个人吵翻了天。一会儿,“战场”从电话转到了家长群。
本来想立刻打电话与双方家长沟通,但转念一想:双方都在气头上,而且是两个爸爸,估计孩子妈妈回家后,会先和他们进行沟通,缓一缓吧。于是,我就把这件事放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进教室,全班学生都在窃窃私语地说着昨天家长群的事,两个当事学生都不好意思地趴在桌子上。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家长在外面与别人闹别扭,回到家告诉你,你会立即找另一个家长打架吗?怎么办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呢?”
学生马上开始议论:“我会先问问具体情况,看看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然后再处理”“我不会和另一个家长打架,我会先代表我爸去跟别人道歉,然后解决具体的事情”……
这时,小雅和小龙也举起了手,小雅说:“如果是我,我会帮爸爸分析一下情况,一个巴掌拍不响。”
“就是,肯定多多少少都有问题,各让一步呗!”小龙说。
“那如果长大后,你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闹了矛盾,你会怎么处理?会在家长群里对骂吗?会约着打架解气吗?”我笑着问学生。
“老师,我肯定不会。我会先了解整件事情,跟老师说明情况,再跟对方家长沟通,不会结怨的。”班长率先说。
“就是就是,不‘打’不相识,小孩子嘛,一会儿就好了……”调皮蛋小岳笑嘻嘻地说。
“小雅、小龙,你们觉得呢?”我微笑地看着他们。
两个人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忸怩了半天,小雅说:“对不起,小龙,我不该先动手打你,我以为你是骂我的呢?”
“老师,我也有错,我不该说脏话,不该弄坏她的书包,我也向她道歉。”说着,小龙走向台前,大声地说:“对不起,我以后不说脏话了,请大家监督我。”
看着两个和好的同学,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因为爱你们,他们可能会有偏激的行为。希望两位同学回到家里好好跟爸爸妈妈聊聊,这类事情我们小孩子自己就能解决,也希望两位家长能和你们一样和好。”我接着说,“今天中午,老师给小龙和小雅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各自回家向爸爸讲清昨天的事情,并和他们沟通一下该怎样做,如何才能做一个正确处理矛盾的好爸爸。”
就这样,下午的家长群里,我看到了两位家长互相道歉的留言。
下午,我也收到了两位家长发来的道歉短信。两个偏激的家长竟然被两个孩子“教育”了。
经过这一“考验”,我也明白了许多处理类似情况的方法。第一,有时要先“冷处理”,不必在家长激烈冲突时立即介入,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可以让他们先发泄情绪。第二,要先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只要孩子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家长的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第三,尝试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想对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而言之,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小孩子之间偶尔的吵吵闹闹就是成长,谁的童年不是这样过来的呢?不要动不动就把事情无限扩大。你看,等一等,运用科学的方法,许多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就烟消云散了吗?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05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