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李鹏)10月29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启幕。作为京津冀康养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中国匠谷·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次老博会唯一受邀参展的院校代表,以“产教融合赋能老年友好型为老、养老服务”为主题,携创新成果亮相W52展位,通过沉浸式展区、校企对话平台及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全方位展示职业教育与老龄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资源优势,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鉴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家政学院与护理健康学院聚焦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专业,创新“双元制+双证制”模式——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在医养结合机构实践,将“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全过程,毕业时同步获得大专学历及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证书,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
学校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头部康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智慧居家养老实训基地”,配备多模态跌倒预警系统、适老化智能设备等先进设施,既是学生实训平台,也是居家养老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学校已开发《居家养老照护实务》《老年心理关怀》等特色课程,精选跌倒应急处理、失智老人沟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典型案例融入教学。
学校开发的“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包含健康监测、用药提醒、活动预约等功能。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会实时上传心率、睡眠等数据,系统一旦发现异常便会自动预警。“一次,一位老人的心率突然升高,平台及时通知了医护人员,避免了一次意外。”学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马悦说。
2023年以来,该校护理专业已累计输送多批学生入职北京协和医院,2024年更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深化“职引未来·筑梦口腔”项目,拓展医教协同边界。
目前,该校构建了一套涵盖老年护理、康复理疗、老年心理学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除了理论教学,学生每周有40%的课时用于实践操作。“为老人翻身这个动作,我们会在模拟床上练习200次以上,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一名在校大学生说。
同时,该校以“京津冀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身份,推动“共建人才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三大合作模式。2024年成立的华夏美食学院,聚焦老年膳食营养,承办首届全国餐饮业人才发展大会,链接行业资源;联合三甲医院老年科、智能设备企业共建“医养产学研创新中心”,重点攻关认知症非药物干预、居家远程监护等前沿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居家可用的产品与服务。
校领导刘彩琴表示:“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操作设备的护理员,更要培育懂科技、通心理、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已与唐山市首佳养老院等京津冀30余家机构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8%,护理专业学子赵倩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新疆阿勒泰,为独居老人提供智能设备教学服务,获评“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职教标杆,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拓展区域服务网络,通过实施“银龄守护者计划”,带动周边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形成“专业支撑+社区落地+家庭参与”的服务网络,让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居家养老的温暖底色,需要专业人才来描绘;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教融合来支撑。刘彩琴表示,学院将继续深耕养老人才培养与服务创新,与社会各界携手,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有品质、有温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