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亚荣 记者 李配亮)秋日的云南省禄丰市金山小学课堂,来自原宋家坡完小的小磊,正与城里的学生同屏共学,共享州级名师课程。与此同时,他曾经就读的乡村教学点,在送走最后一批学子后,安静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近年来,禄丰市坚持“城乡同步发力”,一方面推进城区学校“扩容增位”,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另一方面构建“中心校带动教学点”发展机制,稳妥撤并25所村完小,将节约的编制和财力集中投入城区学位扩容和乡镇中心校提质,实现教育资源高效流转。“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4.2亿元,实施工程项目316个,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11所,新增校舍及运动场地面积逾18万平方米、公办学位3040个。随着一批乡镇中心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落地,城乡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同时,禄丰市深化“市管校聘”改革,打破编制与岗位壁垒,推动教师从“学校人”转向“系统人”,畅通教师向乡村流动渠道。“十四五”期间,全市教师轮岗交流达2238人次,新招聘教师557名,并为农村学校“订单式”培养86名本土音体美教师。通过三级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线上线下培训农村教师6.55万人次,有效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
此外,禄丰市聚焦“上好学”目标,投入1400余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开展“同步课堂”“远程教研”,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课程。投入1650万元推进食堂标准化和“智慧食堂”建设,实现食材全链条闭环可视化管理。各校还依托乡土资源,开发农耕文化、民族艺术等课程,开展丰富课余活动,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涵养文化自信。
“如今,禄丰乡村学校正呈现‘小而优、小而美’新貌,部分乡镇出现生源回流。”禄丰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禄丰市将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