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用爱与成长绘就孩子们的童年底色

作者:李蕊 发布时间:2025.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作为一名在幼儿园工作了28年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有幸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几十年来,我与孩子们一同生活、一同游戏,用爱与成长谱写了我的青春和他们的童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前教育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考察时饱含深情地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前教育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学前教育教师面对幼儿需要怀抱满满的爱,让第一次从家里走向世界的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是被爱、被接纳、被欣赏的,他们才能有勇气拥抱这个世界,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有一个女孩入园后不哭不闹,长期不讲话。我们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这个女孩回到家后会滔滔不绝地和家人讲话,只是对幼儿园很抗拒。这给教师们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是我和同事们都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知道交往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我们有义务帮助她尽快融入环境,和教师、同伴展开互动。我们也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爱与耐心,一定可以融化孩子心里的坚冰。于是,我坚持从细微之处观察她,逐渐发现她喜欢玩化妆品玩具,就和她约定好,要送给她可食用小口红。我陪着她一起等快递,一起使用小口红,果然这个小朋友接受了大朋友,也喜欢上了幼儿园生活。

还有一个小男孩,刚入园时,如厕总会弄湿衣裤,但他很少主动和教师说出他的困难。在细心观察后,我主动蹲下身,温和地说:“没关系,老师愿意帮助你!”然后耐心地教会他穿脱衣物的正确方法。学前教育教师在工作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我始终牢记,相比皱眉责备,孩子更需要教师温暖的鼓励,只有爱能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在毕业前夕,这个男孩拉着我的双手,为我唱起“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时候,我不禁眼眶湿润,这一刻我听到了爱的回音。这些经历教会我,孩子需要亦师亦友的教师,我要始终做每一个孩子的“朋友老师”。

蹲下来支持孩子,在游戏中启发孩子

学前教育教师是蹲下来的哲学家,蹲下来观察和陪伴,就会发现孩子的了不起。

我在与孩子们共同完成“巴士到站”建构游戏时发现,孩子们设计的站点多种多样,有万象汇、公园、电影院,还有故宫、能量站、漂流地等,他们想象中的生活圈不再拘泥于家庭和幼儿园,而是包括他们生活的城市,乃至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整个世界。在实际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搭建能通缆车的棋盘山和樱桃山,孩子们用方便筷子(木棒)和橡皮泥的三角架构以叠落的方式来搭高山;为防止橡皮泥未干时造成塌陷,他们用每天搭建一部分的方式累积构建。我很欣慰孩子们愿意通过不同的材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也在孩子们对作品的不断改进中清晰地看见了他们的成长。活动中我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最大程度给予孩子完成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时间,不断在行动中践行“儿童是独立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和独特性”的正确儿童观。这种活动形式区别于之前的教材授课模式,对于老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但我坚持尝试和探索。而我也渐渐发现,当教师把自主性还给幼儿,幼儿会回馈给教师很多超越活动预设的表现。

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不断地发现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也让成人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学习和挑战的部分是什么,在陪伴孩子研究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成长。我始终相信,孩子提出问题的地方,便是我们开始学习的地方。幼儿教育是有挑战的,是生动的、有活力的。教师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朋友、欣赏者、倾听者、合作者等角色。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我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手机里的九成内容都是孩子们的成长瞬间。我还会书写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在“一对一”的家长会上与家长分享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

陪孩子们亲近自然,在生活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幼儿园里,我坚持以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我不仅学会了儿童的勇敢、好奇与诚实,还学会了儿童用心灵说话、用心灵思考以及用心灵生活的态度。

每一年,我都陪伴孩子们一起走过四季。春天,我们种下从蔬果中发现的种子;夏天,我们用灯芯草编织小虫笼,捕捉各类昆虫;秋天,我们一起捡拾落叶,制作落叶台灯;冬天,我们一起堆雪人、滚雪球。童话般的生活,润养着彼此,也让我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生命的方式。像小孩子一样去生活,我的心境会充满好奇,积极地拥抱天地,不知不觉生活和工作中积攒的很多疲累被冲刷掉,我更深地感受到作为幼儿教师的喜悦与收获。学前教育的教师们常说,是孩子们天真、单纯、神圣的天性润泽了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在对孩子生活的深度参与中,在心境的转变中,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每一个合适的节点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撑。

坚守初心,在日常工作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在工作中,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反复思考、理解教育家精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我认为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我们尤其要坚守乐教爱生的原则。因为学前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对世界产生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的爱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保护,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世界。同时,孩子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自理能力,是非观念也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教师必须足够耐心、细心地面对他们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教师只有足够爱孩子,才能始终保持耐心,理解孩子。幼儿教师要真诚投入并喜爱这份与孩子一起生活和成长的职业,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虽然我已经在一线工作28年,但我愿意继续做孩子们童年的“同行者”,做他们奇思妙想的“守护者”。对学前教育来说,躬耕态度可能不是对某个科学原理的探究,而是调整心态,摒弃成年人的思维定式,真诚地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也需要学前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经验,并运用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同时,学前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尝试、反思,不断发现并始终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让幼儿在满足自己兴趣和需要的状态下,以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方式进行学习。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实验幼儿园教师、辽宁省教育厅推荐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

责任编辑:单笑斐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