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10月7日,在热烈庆祝建校80周年之际,合肥工业大学举行创新学院揭牌仪式,正式成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技术三大创新学院,标志着该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紧扣安徽及长三角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全校建立“1+X”学科共建模式,致力于形成“以需求定学科、以项目聚人才”的新型学科生态,为产业增长极提供支撑。
此次成立3个创新学院,旨在以“小而精”的“轻骑兵”模式实现敏捷响应和精准有效的布局,形成“破局”的力量,承担“破冰”的任务。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自我发展的“小逻辑”转变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大逻辑”。
据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汪萌介绍,三大创新学院将结合领域特点差异化布局研究中心,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高标准科研创新平台、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学研究和有组织产业服务的有机统一。
其中,集成电路创新学院主要聚焦芯片“卡脖子”技术,填补高端人才缺口;人工智能创新学院主要瞄准技术制高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未来技术创新学院将着眼前沿,对接安徽“7+N”未来产业,承担孵化新兴学科的任务。3个创新学院将协同形成“基础产业—核心技术—未来布局”战略闭环,推动学校从传统学科布局向“交叉融合、敏捷响应”的新型学科生态转型。
“学校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奋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关键技术攻关的协同突破,把创新学院建成服务国之重器的创新支点,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创新赋能发展,书写与国家同频、与时代共振的精彩答卷。”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