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方案在广西南宁发布

作者:周仕敏 莫东霞 覃鸥 发布时间:2025.09.1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莫东霞 覃鸥)9月15日,《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在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发布。

《建设方案》是2023年公布的《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方案》内容的进一步升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全面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是构建“人工智能+”东盟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建设方案》以1个总体目标、聚焦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模式、赋能专业转型、AI赋能教学模式创新、AI赋能实训基地提质、教学领域东盟语料库建设和多元共建共管机制6大升级板块,勾勒出现代工匠学院升级版蓝图。

《建设方案》提出,未来3年,以东盟国家为主,每年举办5场“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竞赛,开发50个“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培养500名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与职业技能学生,开展5000人次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标注师,建成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打造熟练应用AI技术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推动教学领域东盟语料库建设,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

《建设方案》以17个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单位为实施主体,建立定期会议磋商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实行牵头院校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现代工匠学院建设进入数字化、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与各方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共谱人文交流合作新篇,持续擦亮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特色品牌。

据悉,2023年广西发布《关于公布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特色项目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立项建设工作。遴选出17所现代工匠学院,覆盖10个东盟国家。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成效明显,支撑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推动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职业教育中心贡献“广西方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