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长江工程职院:以青春脚步丈量长江岸线

作者:程墨 杜捷 涌葛璇 发布时间:2025.07.28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杜捷 涌葛璇)近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江生态足迹寻访团”圆满结束了为期一周、行程千里的暑期社会实践。师生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湖南岳阳、江西南昌、江苏南京及江都等地,以青春脚步丈量长江岸线,近距离见证“长江大保护”十年间的历史性变革,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

在岳阳江豚湾生态保护区,昔日机器轰鸣的华龙码头已绿草如茵,江面清澈,岸线葱郁。保护区农业执法人员兴奋地介绍,今年江豚群体活动超220次,是禁渔前的3倍。在林阁老巡护点,守护岸线30年的周辉军翻开泛黄的巡护日志,斑驳的字迹记录着变迁:“过去‘尘土飞扬污水流’,现在‘江清岸绿鸟飞还’,这都是汗水的见证。”学生们围在老人身边,认真聆听着长江生态修复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到生态保护的艰辛与意义。

寻访团走进城陵矶水文站,这里是长江生态变化的“数据之眼”。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阳分局陈欣彦是该校2022届水文专业校友,她一边手持清亮的长江水样介绍着氨氮含量数据,一边指着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解释道:“就是它在精准捕捉水流的脉搏。以前测流,工作人员要绑着绳索下船,冒着风险操作,现在借助AI技术就能轻松分析数据,智慧监测系统让水位预报精度达到了98.7%。”

在江西南昌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天一色、万鸟翔集。该站负责人介绍,“‘点鸟奖湖’让社区和保护区成了‘命运共同体’,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传感器、水里的监测仪,织就了‘天-地-空’立体防护网,科技让‘共抓大保护’真正落地生根。”学生们认真记录着湿地保护的科技手段,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试验研究基地,巨大的通航试验厅和长江下游试验厅里,三峡枢纽等精密模型正轰鸣运转。河流海岸研究所专家在模型旁深入浅出地剖析长江生态价值与保护成就,并寄语青年学子:“万里长江的永续安康,需要你们接续奋斗!”“作为大学生,守护母亲河,就要从身边做起!”成员刘永豪表示。

带队老师、该校团委书记杜捷涌说:“我校是水利特色校,这次长江生态足迹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是以母亲河为最生动的教材,为青年学子搭建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平台。通过深入一线、对话守护者、沉浸式见证,同学们深刻体悟了长江十年生态蝶变的时代伟力,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了对‘国之大者’的理解,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种子深植心田。”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