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的价值考察

作者:苏慧 孙亚楠 发布时间:2025.07.11
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引发了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关注。来华留学生走进校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授课、语言角互动、文化展示活动等,旨在通过面对面直接交流,让中国中小学生体验他国文化,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来华留学生也通过参与当地中小学的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活动,深入体验中国基础教育,可以打开不同的文化视角,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不断创新思路,积极与当地中小学建立联系,探索来华留学生服务当地中小学教育的新途径。

来华留学生进校园助力当地中小学国际化发展

丰富当地中小学国际化发展渠道。近年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的活动中,两名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协助峨眉山路小学开设了俄语特色课程;一名俄罗斯籍留学生和一名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走进珠江路小学,上演了生动的俄语启蒙课;一名乌干达籍留学生走进星光岛小学,带领师生跳起了“尊巴”,并定期与该校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安子小学在来华留学生的协助下接待了俄罗斯彼尔姆市奥林匹克后备足球明星体育学校的12名学生及4名教师,两校结成了友好学校。

在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的过程中,通过开设外语课程、建立语言交换伙伴项目、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协助参与学校外事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华留学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丰富了当地中小学推动国际化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手段。

培养当地中小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与来华留学生的双向交流,丰富了当地中小学生的文化体验和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在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中,中国学生对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和更直观的理解,拓展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如俄罗斯籍来华留学生在课堂上面对海王路小学学生提出的“俄罗斯家庭都养熊吗”“俄罗斯每个人都能打倒熊吗”等各种问题,能亲身向学生展示真正的俄罗斯生活风貌,让他们摒弃来自第三方的对于外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从真正的外国人口中了解其母国的真实样貌。

同时,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自我认知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来华留学生走进当地中小学,为学生提供了面对面实践跨文化沟通的机会。通过日常对话和交流,学生们能够提高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和听力,同时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这种真实的跨文化交流也训练了中小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未来在职场中的国际竞争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对国家乃至全球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理解和尊重是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全球和平。

激发当地中小学教师教学创新。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课堂讨论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难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实践模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情境,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设计更多合适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推动教师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如增加课堂互动、讨论以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来华留学生进校园提升当地社会国际化水平

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有助于推动当地家庭观念变革。来华留学生的到来不仅影响着学生,也带来了家庭观念的变化。家长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逐渐加深,更多家庭意识到培养孩子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家长参与活动、互动沟通的频率提高,推动了其教育观念的革新,从而培养出更加开放、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为营造和谐多元的社会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来华留学生的到来可以提升当地社会的包容性。来华留学生的融入也考验着当地社会的接纳度。随着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出现,社会逐渐增进了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社区和家长接纳度的提升,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来华留学生走进社会有助于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社会服务体系。来华留学生走出高校,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可以促进社区文化融合。同时,在更频繁的互动中也会暴露更多问题和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社会服务体系,为来华留学生创造更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来华留学生进校园培养对华认知和情感认同

加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不仅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渴望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来华留学生通过走进中小学校园,与当地学生互动,可以以最鲜活的形式学习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到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中小学也为来华留学生搭建了新的文化交流平台,他们不仅可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同时,通过参与各校组织的国际文化节,来华留学生还可以展示各自国家的传统艺术、手工艺制作、服饰及美食等特色文化。

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情感认同。在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改善教学硬件条件、提高教育与管理服务质量外,还应重视以文化育人的培养手段,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通过丰富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使来华留学生更多地参与中国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更直接地感知中国、深度了解中国。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让来华留学生走进当地中小学、参观中国乡村学校,丰富当地中小学国际化资源,也让来华留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和感受中国社会,进而培养其文化及情感认同。

来华留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不仅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带来了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与中国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活动的积极作用,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如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设立国际交流项目等,鼓励更多的国际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还应精心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沟通策略,以确保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如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文化交流社团等,以及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和心理辅导,打造积极友好的交流氛围。

在多方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下,来华留学生的加入将更有力地推动地方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利于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 苏慧  孙亚楠就职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7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