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深耕劳动教育,培育时代匠才

作者:周洪松 发布时间:2025.04.27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注意观察仪表盘参数变化,化工操作容不得半分马虎,每一个小数点的波动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春风里,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学校聘请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该校优秀校友、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邓晶正在对学生们进行实践课程指导。这是该校邀请劳模工匠入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生动场景之一。

近年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石,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企业人员深度参与劳动实践指导等举措,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育人新模式。

“培根育苗要像设计图纸一样有耐心,每笔每划都影响着最终成果。”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张艳艳在农耕园指导学生农耕时的这句话,道出了该校劳动教育的深层逻辑——将劳动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深度融合。

据该校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杨彬介绍,学校精心打造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知—爱—懂—会—评”劳动为内容主线,打造理实一体化架构。理论篇划分为“认知—精神—技能—法规”四个层次,引导学生系统构建知识框架;实践篇围绕“日常生活类—生产性—服务性劳动”三大场景,强化技能应用,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实践项目,支持自主选择“农耕匠人”“智造能手”“服务之星”等个性化参与路径,在“做中学”中实现技能迁移与能力拓展。

在基地建设方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构建了校内外协同的劳动实践平台。目前,该校共与以石家庄市博物馆为代表的22家单位共建校外基地,同时,认定铁板浮雕艺术馆、图书馆、农耕园、育米众创空间等122处校内场馆为校内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场所。

在评价体系建构方面,该校努力打造“过程性记录+多主体参与+发展性反馈”的劳动教育立体评价体系。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托《劳动成长手册》,详细记录学生在22个劳动实践项目中的参与时长、技能掌握情况、团队协作表现等具体指标,形成可视化的“劳动成长轨迹图”;学分制管理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2个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学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多主体协同评价引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实践基地导师等多元主体,通过企业岗位劳动实践考核、志愿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劳动技能竞赛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全景式、发展性评价。

在该校学生处处长牛晓艳看来,“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精神的浸润。学校致力于打造‘学有目标、做有路径、评有依据’的劳动教育闭环育人体系,旨在让学生在劳动中激发情感认同、夯实技能根基,实现劳动品质与职业素养的同频共振。”

多年探索实践,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动教育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获评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及全国第一批后勤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