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香气让人瞬间放松,仿佛烦恼随风飘散。”参与心理舒缓体验的一名学生说。近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其中的“食药感官闻愈体验”心理舒缓特色项目吸引学生积极体验。该项目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让体验者通过嗅闻肉桂、艾草等植物的香气,触摸叶片质感,并亲手制作香囊,了解植物精油的舒缓作用。
据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近期举办以“品农耕文明·圆五育和美”为主题的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周,来自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10所高校的师生代表积极参与这一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
活动期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青年广场化身为“治愈魔方”,学校的十大心理工作室各展所长,用农耕元素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心理疗愈体验。从“CITY WALK校园生态行”到“植物种养疗愈计划”,从“园艺压花心理体验”到“食药感官闻愈体验”,每一项活动都紧扣“耕读润心”主题,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感悟生命成长。
“CITY WALK校园生态行”成为活动首日的亮点之一。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沿校园生态步道漫步,通过“五感体验”感知自然——触摸树叶纹理、聆听鸟鸣、嗅闻草木清香、观察光影变化,并记录生态观察笔记。
在“植物种养疗愈计划”中,学生亲手播种绿植,从育苗到浇水全程参与,并通过每日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生长与自身情绪变化。“看着种子发芽,就像看到自己的成长,内心充满希望。”一名学生分享道。
“园艺压花艺术工坊”和“曼陀罗情绪疗法”结合美学与心理疗愈技术。学生利用校园花卉制作压花书签、装饰画或通过绘制曼陀罗图案探索潜意识情绪。现场的园艺教师指出:“动手实践能缓解压力,艺术表达则帮助学生建立正向情绪反馈。”
在“音乐疗愈空间”,学生参与即兴鼓圈演奏,用节奏表达情绪;通过DIY果壳风铃,将烦恼“穿”进风铃,感受身心放松。“制作过程让我专注当下,烦恼好像被剪断了。”现场参与的一名学生感慨。
“田间劳作的踏实感和自然疗愈的沉浸感,能帮助青年学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锚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义崇宽说。学校将耕读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自2023年首次尝试以来,该校的“耕读润心”实践成果显著:2024年荣获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2025年成立10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水平工作室,进一步深化课程与实践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个体问题,更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周负责人表示,学校未来计划将耕读心理课程推广至乡村学校,联合高校开发标准化心理育人模块,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章琴 蒋蕙璠 曾院珍)
感官疗愈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心弦共鸣活动现场。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