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精准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

作者:万明钢 发布时间:2025.04.08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再次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相关法律修订完善,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表重要讲话。2024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以及深入实施国家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语言文字事业事关历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纲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列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区和重点人群中,依然存在着推广普及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纲要》提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是帮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

民族地区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聚焦的重点地区。民族地区实施该项行动的关键人群是学生和教师,关键学段是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足,学生学业水平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的要求。《纲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工作,就是要聚焦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系统破解影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因此,全面落实《纲要》要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是当前和今后民族地区教育的重大任务。

第一,要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精心制定行动方案并抓落实。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基点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各地区要精心制定行动方案,确保到2027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

第二,要找准弱点,找准突破方向。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吸引优质研究资源,加大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与学规律的研究力度,探索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民族地区和不同课程,开展有组织的教育研究。

第三,要汇聚优势资源,健全教研工作体系。组织教师研究分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特别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课程的教学经验,要高度重视研究、总结、分享本地区一线优秀教师的经验。

第四,要补齐短板,采取强有力措施配齐建强师资队伍。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攻坚克难。用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政策,精准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精准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单笑斐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