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15分钟“小美好”培育健康“小壮苗”

作者:唐华瑞 蔺芊芊 发布时间:2025.03.05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唐华瑞 蔺芊芊)“课间活动延长到15分钟,操场成了我们的乐园!”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二小五年级学生苏睿涵兴奋地说。铃声一响,校园瞬间沸腾:跳绳翻飞、羽毛球起落、毽子轻舞,欢声笑语在绿茵场上回荡。

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思茅区推进“壮苗行动”的生动缩影。将课间休息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配套实施“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日综合运动不少于2小时,这一调整看似细微,却成为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学生体质难题的关键。

延长课间时间需统筹课时安排、师资调配和安全保障,思茅区通过优化课程表、增设活动指导员、改造校园空间等举措,让“15分钟活力课间”真正落地。

思茅区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课间品牌,形成“一校一风景”的育人生态。思茅三小开发“五操循环”模式,啦啦操、民族韵律操、武术操等每日轮换;思茅七小推出“趣享一刻钟”,将成语接龙、数学谜题融入跳格子、丢沙包;思茅四中则开辟“课间微阅读角”,让学生在运动间隙品味书香。

民族文化的融入更让课间焕发新机。思茅一小的五禽戏、八段锦课间操成为“行走的非遗课堂”;思茅四小创设“茶马古道”主题游戏,学生在运茶、晒茶中感知乡土文化。“课间活动不仅要‘动起来’,更要‘有底蕴’。”思茅一小校长马蓉表示,传统文化与课间教育的融合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生根。

通过“15分钟+”模式,思茅区推动育人理念从“分数导向”转向“全面发展”,在军体拳中锤炼意志、在民族舞中陶冶情操、在协作游戏中培养团队精神……改革也倒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思茅四中语文组将古诗词背诵融入跳皮筋节奏,英语教师用“单词接力赛”激活课间碎片时间。“教育需要‘留白’,课间就是学生自主成长的画布。”思茅区教研员如是评价。

“课间不仅是放松,更是成长的延伸。思茅区将进一步开发课间课程资源库,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学生成长,并推动家校联动形成育人合力。”思茅区教体局局长张继龙说。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