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新的人才战略,围绕本国重点领域吸引全球人才。我国新颁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引育方面的创新实践对于其他高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诺学子在校园钟楼前交流分享 供图|宁波诺丁汉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为高校完善高水平人才引育机制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简称“宁诺”)引进英国诺丁汉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立足于中国、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积极引进世界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构建了一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队伍。其中,学术教师中有近六成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术生态。2019年,宁诺首次参加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55位、浙江省第2位。“十四五”期间,学校在材料科学、工程、决策科学、健康经济等多个领域大力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包括海外顶尖学术组织领头人、院士和高被引学者。2024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数据库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宁诺有39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1位学者跻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对人才的国际流动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也面临不少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宁诺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紧抓其中机遇,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引育的有效机制,以期打破人才引育困境,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引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国际化人才引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化人才引育的挑战。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产业升级的需求愈发迫切,纷纷出台新的人才战略,围绕本国重点领域吸引全球人才。例如,德国通过便捷的留学与工作签证以及科研奖项吸引全球科学家;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首次纳入《美国半导体激励法案》,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提高人才签证额度等方式确保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人才供应。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对我国引进高端国际化人才提出了不小挑战。学者葛蕾蕾等在《人才强国战略视角下我国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分析》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国际化人才引进规模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差距,发达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强势争夺也会对我国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的效用产生阻碍。
此外,个别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校引进国际化人才的难度。这些国家出台限制性政策,阻碍本国人才在华就业、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导致国际人才对于在中国发展、开展学术活动的决策更为谨慎。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数字化转型也给中国高校带来了全新挑战。如何应对数字化趋势、打造数字化人才引育平台、提升国际化人才满意度,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国际化人才引育的机遇。尽管面临挑战,国际化人才引育也迎来了一系列难得机遇。正如学者李北伟等在《中美科技竞争环境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策》一文中所述,自美国对华开展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科技界的全面封锁和恶意制裁对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华裔科学家及与中国联系较为紧密的科学家受到排挤,而种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使美国社会的排华情绪大肆蔓延,导致美国亚裔人才回流趋势加强,从而为中国的人才引进提供了新的机会窗口。为此,中国要抓住重要机会提前制定相应措施,实现人才引进的效用最大化。
首先,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发展,中国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新政,为高校引育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其次,地方政府积极营造并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如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建立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等,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变“政策吸引”为“生态吸引”。地方政府对人才的细致关怀及为人才发展提供的良好生态无疑是高校引育国际化人才的“助推器”,能够提升人才的吸引力、归属感和认同感。再次,数字化转型为高校人才引育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发展,许多企业、机构开始推动数字化转型,“云”模式也成为高校引进、培育和服务人才的新尝试。从长期来看,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将在国际化人才引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宁诺国际化人才引育的三大支柱
中外合作大学作为国际化人才的聚集高地,其进一步发展亦离不开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面对当下的挑战与机遇,宁诺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多元文化、国籍、职务类别、年龄、环境、政策等多样性因素,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更加关注教职工体验和校园文化管理,大力发展数字化平台,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引育的新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起国际化人才引育的三大支柱:
支柱一:联动引才——协同多方资源拓宽引才渠道。
宁诺积极对接英国诺丁汉大学优质资源,搭建聚才引才平台。如学校针对当前海外引才难度增加的情况,启动了雇主品牌项目(Employer Branding),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学校作为一个好“雇主”的品牌形象。该项目通过拍摄宣传片、招募品牌宣传大使、优化学校招聘网站等系列措施,同时借助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相关渠道和平台开展海外招聘活动,推广学校组织文化、人才配套支持和人才服务亮点等,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引进。
此外,宁诺还与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合力引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实现校地共赢发展。如学校与宁波市政府合作创立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围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绿色化学与能源等领域,引进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助力学校和地方发展。
支柱二:政策助力——制度创新优化人才引育环境。
宁诺将“人才”确定为学校战略五大支柱之一,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发展计划2023》(UNNC Campus Development Plan 2023)中明确人才战略地位。在顶层设计引领下,分析人才队伍结构、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围绕重点学科展开全球引才计划,全面布局国际化人才储备。为了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学校通过组建人才委员会,定期讨论人事制度修订和人才引育举措,极大优化了管理层响应人才需求的程序,为学校构建民主包容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学校推行冠名首席教授、冠名青年学者聘任制度,以增强对国际高层次人才及青年学者的吸引力,激励在职优秀学术骨干和高潜人才,打造人才培育的孵化器。此外,学校通过完善人才政策、优化福利待遇、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展团队建设和文化活动等措施,提升人才的满意度和敬业度。与此同时,学校还密切关注人才反馈与建议,持续调整优化人才政策、配套支持与服务,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保障能力,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支柱三:数智育才——科技引领分类推动人才培育。
以数智赋能为抓手,宁诺整合内外部优质学习资源,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通过创建员工学习发展中心,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内容涵盖领导力发展、数字化素养和业务技能三大模块的培训课程,持续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同时,学校不断优化和扩充培训内容,动态响应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
宁诺国际化人才引育实践的启示
中外合作大学凭借其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在引育国际一流人才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何高效引育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是中外合作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秉持“高精尖缺”导向,宁诺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大学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引育的创新路径,其实践也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引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其一,依托资源优势,协同引育人才。
中外合作大学由中外方大学合作举办,依托外方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其天然具备着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其外方合作高校的平台和渠道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如采取主动出击的引才策略,借助海外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全球人才引进洽谈会,吸引海外优秀学者参会,增进互动与了解,助力人才引进。此外,中外合作大学因其精英化办学路线在高等教育界享有较好声誉,常被当地政府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名片,并获得大力支持。同时,这类大学的毕业生因具备较强的国际化素养使之就业质量较高,受到跨国公司等优秀雇主的关注。基于此,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协同其他组织力量,利用政府推荐渠道和优质雇主影响力,积极从海外引进国际化人才,提升学校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亦可结合所在地发展需求,积极配合政府海外引才计划,助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其二,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引育环境。
提升国际化人才引育成效的关键在于加强政策建设。无论是中外合作大学还是其他高校,都需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构建聚才引才平台。在引进人才之后,还应重视员工体验,通过推出针对性措施和项目,组织团队建设和文化活动,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对组织的黏性,从而有效留住人才。如许多中外合作大学通过加强人才关怀、提升身心健康保障、优化人才落地配套支持,以及开展文化体验和交流活动等,不断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其三,推动数智转型,赋能人才培育。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高校应积极将新科技成果融入人才培育环节,建立并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及时关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建立敏捷的响应机制,灵活调整人才服务与福利政策。此外,高校还须关注人才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多样化培训,充分释放优秀人才的潜力,助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作者陈洁系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主任;袁小燕系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副主任;崔洁系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副主任;刘思汝系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高级主管)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