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感知中医药文化里的中国

作者:陈娟 发布时间:2025.02.17
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精神内涵,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深入,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中医药专业是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的主流专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2021年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在校人数为7439人,总体人数较2011年上升了32%。其中,本科生约占总人数的76%。中医药文化对于来华留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在给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国国情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文化优势。

中医药文化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天然优势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技术和药物应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形式,不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23年,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积极参与国际抗疫,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学科,中医药学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吸引了大批国际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在接触中医,尤其是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之后,原有的思维会发生变化,对中医的认同感也随之上升,愿意进一步接触及传播中医。这为以中医药为切口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支持。

image.png

留学生动手制作香囊,体验中医药文化

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做好国情教育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可以从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融合第一、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和中医药文化国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找准国情结合点,充分挖掘优秀中医药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在我国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彰显中国人民美好品德的中医药故事。首先,在筛选中医药文化国情教育资源时,应根据国情教育的目的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找准情感共鸣点、议题兴趣点和利益交汇点,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当代中国发展故事、中医药抗疫故事、中医名家救死扶伤故事、“一带一路”故事,助力构建“立足中国,融通世界”的话语体系。其次,充分挖掘、利用好中医药的五大资源属性优势,对中医药文化融入国情教育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这五大资源属性为展现多元立体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多维视角,对于构建全面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想要讲述的中国故事,深入挖掘优秀中医药文化资源属性,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模块化教育资源。再次,高校应与拥有中医药文化资源的相关学校、企业、博物馆、民间组织等紧密合作,形成稳定而长效的合作关系,打造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基地,围绕中医药文化开展“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体验式的学习有利于帮助来华留学生理解并融入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将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打通第一、第二课堂,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体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药文化集合了5000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方法,并借鉴、吸收、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地理、天文、道学、儒学等学术精华。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内容设计上可以以点带面,以中医药文化反映中华文化特色、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多采用体验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分层递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

首先,在设计中国国情教育课堂讲授内容时,应有计划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道德行为准则时,可以结合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在介绍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时,可以就其经常巧妙运用的中医思维展开讲述中医药文化蕴含的“资政兴邦”的经世价值观。

其次,国情教育除第一课堂外,更加注重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引导,只有行走的课堂才能让国情教育动起来、活起来。应立足不同国家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其语言文化背景,遵循文化认知规律分层推进。

image.png

留学生参观健康养老中心

在留学生来华初级阶段,可通过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体验中医药诊疗手段等为学生提供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历史和文化的机会。例如,通过中医药蕴含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普同一等”等思想,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提倡的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的理念。在中级阶段,可依托教学实践基地、国情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连接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来华留学生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特色和发展脉络,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综合认识。例如,透过中医药健康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可以更容易理解中国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更能体现中国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高级阶段,可以有重点地开展关于中国国情的竞赛、演讲等,鼓励来华留学生将对中国国情的理解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从不同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为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案。

保障教育主体稳定性,打造中医药文化师资队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相较中国学生国情教育而言,更加复杂困难,更考验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知识储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国情教育课是由拥有文科学历背景的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而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师在留学生英语教育教学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足,结果导致师资供给能力不全面、不充分。相关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熟悉中医药文化、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国情教育教师团队。

首先,要建立健全国情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包括建立清晰的培训目标和明确的实施体系。培训内容应包括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国家外交政策、国际话语体系构建等宏观层面,也应包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融入国情教育本领提升等,培育既具有综合国情教育能力,又熟悉中医药文化的复合型师资。

其次,要引入社会力量,高校要与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基地、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师资互动,聘请中医药文化国情教育校外导师。可以邀请国医大师、行业骨干等为留学生开展讲座,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加强中国国情教育。例如,可邀请名老中医向留学生讲述中医药在全球抗疫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抗疫故事让留学生充分感受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了解什么是中国医生、中国民众,什么是中医力量。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以此为突破口开展系统性、模块化的国情教育,能够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作者 陈娟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淡安书院副院长。本文系2022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NZYJG2022063]研究成果。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2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