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这一节日,作为一条传统文化的纽带,将全球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这一天,无论身在何方,他们都将共同举杯,遥相庆祝,辞旧迎新,欢贺新年的到来。
我自2021年到英国留学,至今已经在英国过了3个春节,即将在英国度过第四个春节。过去几年的除夕夜,我还在剑桥念书。通常,我会邀请学校熟悉的朋友和同学来宿舍一起包饺子。除夕这天,我早早就骑车去附近的中国超市购买饺子皮、面、肉、菜等。等到夜幕降临,朋友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红酒、饮料和零食聚集在我小小的厨房里,一场包饺子派对就此展开。
过年吃饺子这件事,相传是中国明代时出现并流传开的。饺子谐音“交子”,意为“新旧之交的子时”,取“更岁交子”之意,寓意喜庆团圆。但大多数外国人并不甚了解,在他们看来,“包饺子”这件事情饶有趣味并充满中国特色。因此,我的饺子派对总有不同国家的人参加,包括英国、德国、新西兰、土耳其、伊朗等。虽然我亦对擀面皮包饺子的事一窍不通,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仍煞有其事地尽力展现我并不娴熟的包饺子技术。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把这当作一次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为了庆祝中国的传统春节,大家围坐在桌子边,拿出一张饺子皮,蘸点水和面粉,舀一勺肉馅,再把饺子捏合起来。不一会儿,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饺子就占据了整个盘子,朋友们的脸上也沾着白面粉。馅料都是我的朋友调的,我烧水下饺子,再做几个简单的中国菜。不一会儿,觥筹交错,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身在海外,欢庆春节,不仅有留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庆祝活动,更有许多商业活动,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春节氛围。春节前的好几天,恰逢学校的新学期刚刚开学,阴冷多雨的冬天校园里也有了一丝喜悦的氛围。一些中国超市和中餐厅会推出过年的优惠活动,贴着优惠海报的街道上红彤彤的。有的为了活跃气氛,还会请来当地的舞狮团。在锣鼓喧天中,舞狮在人群中跳跃,引来围观的各国群众的喝彩声。春节那几天,我去中国超市买菜,老板是个外国人,也会笑眯眯地给我递上红包,喜滋滋的氛围能让我欢乐一整天。
剑桥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我曾经去过国王学院和王后学院以春节为主题的formal。formal就是一群人穿着袍子,在点着蜡烛的食堂里吃饭。以春节为主题的formal里,学院多了各种各样的布置,在古老的餐厅里贴上春联,在桌子上摆着一些红包(里面装着辣椒酱),参加晚宴的同学们为了展示中国特色,有的也穿上了旗袍或唐装。春节formal满满当当都是人,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的同学,大家兴奋地聊着天。剑桥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包容之地,大家都对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保持着开放甚至是巨大的热情。
更令人惊喜的是,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剑桥看到春晚。英国有庞大的华人群体,尤其剑桥是全英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有3.6%。每年,剑桥华人社区总要举办春节晚会,据说已经举办了20多年。华人社区的春晚集结了各类歌舞表演,包括各种古典乐器,气氛其乐融融。除此之外,剑桥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也会举办春晚,有各种传统舞龙、武术表演,还有盛大震撼的音乐和戏剧表演。同学们从上一年的秋季就开始筹备,从拉赞助、设计海报,到节目编排,再到服装、化妆、道具等物料的准备,无不凝结着众人的心血。中国学联的春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晚会的前几天,总有外国的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有一个很出名的中国音乐会要在Corn Exchange剧院举办。我说,我知道啊,那是为了庆祝中国的春节。
此外,我所在的剑桥大学东亚系也把春节当作一个很好的宣传中国文化的节日。当时我作为博士生,参与了一段时间剑桥本科生的指导项目。我的学生热情地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春节活动,一起写春联、剪窗花,还买了很多小零食,大家在一起十分热闹。学生还说,春节的时候伦敦有非常热闹的庆祝活动,比如在最中心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每年都有舞龙舞狮和文艺会演,唐人街更是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挂满整条街,成为伦敦市区的亮丽风景。我的学生在论文里写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他们一年一度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过去这3年在英国过春节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随着海外留学生逐渐增多,春节越来越为外国朋友所熟悉,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春节的节庆活动由海外华人群体向外辐射,带动更多国际民众参与进来,由原本局限在华人群体的“封闭性节日”演变成公共性的“聚合性节日”。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至此,中国春节逐渐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大盛典,是跨文化交流和展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时刻。然而,目前国际上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大多局限于部分美食和民俗,比如饺子、舞狮、贴春联、发红包等。过春节对他们而言,更像参加一个中国式“party”,图个热闹。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春节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此后,中国春节将成了一个展示喜庆春联的窗口,让国际民众得以向内窥视,从而认识一个更丰富更真实的中国。从另一个角度讲,春节申遗成功无疑是对全球华人的一种激励。在当今全球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根脉,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让春节所承载的深厚内涵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除了申遗成功,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也有不一样的意义。去年秋天,我从剑桥毕业,来到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因此,2025年的春节将是我在英国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相比学生身份时的我仅仅是个参与者,如今我更希望能作为行动者去促进以春节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我认为,首先应建立对春节文化的系统性认识。目前,海外民众对于春节文化的认识较为松散和随意。事实上,春节民俗背后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具备更深远的传播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国外民众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未来,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计划通过课程向我的外国学生们系统传授中国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者,大范围的参与度也有助于春节文化更为人熟知。因此,或许可以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开展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春节庆典,通过资金募捐,为当地的海外华人和国际民众献上丰富的中国文化盛宴。(作者 施冰冰系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博士,现就职于圣安德鲁斯大学)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