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传统节日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刘晓蕾 发布时间:2025.02.17
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随着小年临近,一种节日特有的喜乐氛围开始在身边悄然蔓延开来,并最终在除夕年夜饭的腾腾热气中攀至顶点。

一年一度的春节永远是每一个奔波了一年的中国人翘首以盼的日子。我们洒扫除尘,采买年货,抢购回乡的车票……虽然如今的我们用着扫地机器人打扫房间,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年货,但我们仍和千年前的祖先一样,为了迎接新的一年除旧布新,并满心期待着与亲人的团圆。

不只是春节,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浓缩了走过漫漫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特性,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成为我们最醒目的身份标识,让我们得以在茫茫人海中认出彼此。它们更是最强效的黏合剂,不仅给我们短暂的相聚提供了绝佳的理由,更是在一个又一个节日中,将散落于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中国人才能欣赏和享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节日,都多少带着让人亲近的属性。不论哪个民族,不论是为了某种信仰,为了纪念某件事或某个人,甚至仅仅为了传承一种古老的习俗。节日,区别于一年中其他普普通通的每一天,总是充斥着各色的游乐活动和特色美食。纵然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欢乐的情绪永远是共通的。也因此,少有人能抗拒节日的魅力,甚至哪怕我们并不知道一群陌生人在庆祝什么,也会不自觉被那热烈的氛围感染,忍不住加入其中。

所以,我们会在万圣节、圣诞节找个机会放松自己,也会在母亲节、父亲节表达平日里说不出口的感激。正如世界的各个角落,会在春节这一天被染上喜庆的中国红。

于是,节日这种承载着深刻文化烙印,却格外“平易近人”的文化符号,成为人们认识其他文明视野最好的一扇窗,也成为一种文明融入世界最有效的敲门砖。人们通过节日,得以瞥见人类文明花园的繁盛之景,也通过节日,让自己得以为世界所见所知。在共庆同一个节日的过程中,我们彼此分享着节日背后蕴含的美好寓意,以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成见和矛盾。不同的文明更在这一过程中交织碰撞,不断被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发展创新,生生不息。

节日,是每个民族最独特的文化结晶,更是值得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在我们即将迎来乙巳春节的时刻,“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送给我们的一份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春节申遗成功,是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春节申遗成功,更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了绝佳契机。迎来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的中国,将在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家庭日、新春庙会等400余场活动,把春节的喜乐祥和及其背后承载的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带给更多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欢度春节的队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并将节日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呢?(文|本刊记者  刘晓蕾)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2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