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蓉丹 谢钰然 记者 刘盾)近日,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召开媒体吹风会,解读《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简称“减负十条”)。“减负十条”围绕减负、提质、增效三个主题,重点治理部分学校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在校教育教学时间过长等问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面对部分学校学生作业考试过多、睡眠时间不足等现实问题,“减负十条”要求,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不早于7:0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上午上课结束时间不晚于12:00,下午上课时间不早于14:00。佛山市教育局将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表,对学校从早上到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统一规范,指导学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规范学生在校一日作息。
为保障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佛山在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的基础上,实行家庭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可停止做作业。佛山在小学推广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当天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家校合力引导学生自主安排适宜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建立作业周公示、月检查、季摸查制度,优化作业设计质量,出版小学和初中全学科优质作业设计指南等措施,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严控各学科作业总量,避免作业扎堆和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佛山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
课业负担减轻了,作息时间更合理了,如何推动学生更加健康发展?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佛山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每天1节体育课。为确保体育课时达标,体育课授课可采用“3+N”模式,即3节常规体育课+N节特色课,列入课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了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还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类等素质拓展课程,做好课外托管服务。
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上,佛山出台了不少“加法”举措,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课+课间”等方式,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课间安排方面,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学校课间时间从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各学校要合理策划和编排“体育小课间”内容,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放松休息。同时,中小学校每天必须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
据介绍,在解决个别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科学素养薄弱等问题方面,“减负十条”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素质托管的必备项目。全市中小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安排一小时,开放学科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场室(馆),确保每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小时形式丰富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为了增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拓宽科学教育资源,佛山已实施“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计划在2025年底,统筹全市100名科学家(含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佛山要求每所学校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探究实践等双向互动拓展活动。
如何确保“减负十条”的严格落实?佛山将建立声誉评价制度,不定期从工单、信访及各方转送线索等渠道,收集违反减负政策的情况,纳入学校声誉评分指标体系,并根据扣分情况,对学校、校长及中层管理人员予以处罚。市级教育督导部门、教研部门要将落实学生减负情况,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教研常规视导必督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