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家长教育体系则是以成人为研究对象、面向全体家长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是构成家长教育体系的多元主体,也是教育联合体(简称“教联体”)建设的基本要素。在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联体”过程中,要借鉴一些国际经验,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家长为主体、学校组织、社会参与、部门联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家长教育体系。这是构建大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联体”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一、家长与家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
家长,旧称一家之主,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当代,家长就是父母的观念不免有所局限。家长概念的核心应当是家庭生活组织者的角色及其职能的履行,而不在于其年龄、辈分、性别等。
(一)家长的价值
家长的价值可分为基础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两类。第一类基础性价值主要通过家庭的基础性功能体现出来,即家长为家庭提供经济、生育、抚养、赡养、消费、休闲娱乐等基础功能。第二类社会性价值则是指家长在教育、政治、文化伦理、精神、情感、修养、心理、社交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家庭资源与广大家长的支持。许多案例表明,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只是实施教育的一方,也面临着接受教育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其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要教育孩子,必先教育家长,做好家庭教育,要从做好家长教育开始。
(二)家长教育的作用
家长教育是指社会教育机构以家庭生活组织者为对象,有组织地给他们提供组织家庭活动(包括教育未成年人)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形成准确理解和有效能地履行自己职责的能力,以实现家庭幸福目标的过程。通俗地说,家长教育是指对家长实施的有关家庭生活、教育子女以及提高自身修养与有效技能的教育。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研究范畴,[1] 是家庭教育的“入口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家校合作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长教育的实施能够为构建大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会为素质教育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推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将大大增加优秀公民的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教育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二、家校合作在“教联体”中的地位
家校合作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体,有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一种以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动活动。
家庭、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作比喻:学生是顶点,家庭和学校是底边的两个端点。这里可以引申出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两腰长度不变,底边越短,顶点越高;底边越长,顶点越低。由这一命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和学校的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学生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家庭和学校的距离越远、关系越不和谐,学生的发展水平就越低。第二个命题:底边长度不变,两腰越长,顶点越高;两腰越短,顶点越低。由这一命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家庭和学校向学生发力越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学生的发展水平就越低。第三个命题:底边和一腰长度不变,另一腰变长,则等腰三角形不再等腰,且顶点也会偏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学校,仅由学校单方面向学生发力,家校之间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甚至使家庭连接学生的那条“腰”变短,则学生的发展将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家庭和学校是“教联体”所有主体中队伍最为庞大、交往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群体,可以说家庭和学校是最好的“同盟军”,家校合作是“教联体”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
三、构建“五位一体”的家长教育体系
(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家长教育体系
政府应丰富并明确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义务的内涵,规定父母不仅要承担提供子女抚养教育费用的义务,还应承担掌握适应子女成长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的义务。同时,通过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父母的具体职责、教养的具体方式、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建立家长教育的权威指导机构,加大对家长教育的投入,并向特殊家庭中的“弱势家长”倾斜。加强普惠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良性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家庭教育相关政策。在机构设置上,理顺供给机制,建立多元供给模式,注重队伍梯队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搭建正规化培训平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等,进一步加强全民素质教育。
(二)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家长教育体系
如今,很多家长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要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家长教育体系,重点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专业能力,唤醒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意识,调动家长主动参与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要搭建家长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三)构建以学校为阵地的家长教育体系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将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赋予学校,意在引导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自发上升到自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目前,大部分家长学校办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碎片化的问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优质化建设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家校合作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家长教育最基础、最庞大的指导队伍。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具有其自身优势:一是家长最信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二是教师最了解学生,也比较了解家长;三是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包括家庭教育经验;四是学生在校时教师与家长需要经常联系和沟通,教师具有便利的指导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四)构建社会参与的家长教育体系
家长教育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社会参与是建立现代家长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社会多元参与才能形成合力。要引导社区参与家长教育,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单位要大力支持家长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团体在构建家长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和资源支撑作用。
(五)构建部门联动的家长教育体系
一是开展普遍性的家长教育。要让家长教育成为全国性的公益项目,全员性、全方位、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地方、更多人群接受到家长教育。目前,未成年人的父母、监护人获取育儿经验的途径多为学校、社区及网络,内容的权威性无法得到论证,且相对零散、不系统,预防性明显不足。再者,只有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接受过家长教育,培训对象并不普遍,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及流动儿童的父母,很少参与培训学习。为此,应构建以教育部门、妇联、关工委共同领导,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指导平台,学校和社区(村落)为实施平台,家庭为基本教育单位的家长教育体系,保证家长教育逐渐扩展开来,直至全面普及与覆盖。
二是实施强制性的家长教育。强制性家长教育是指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履职不当、不力等情形,联合有关部门,责令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一定时间的家庭教育辅导,督促和引导其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制度。
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并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向其发出了家庭教育令,责令其多关注被监护人的生活状况,如违反裁定,法院将视情节轻重对监护人予以训诫、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次发出的家庭教育令为全国首例,[2]对提高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引导家长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际经验对我国家长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
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越来越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教育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代,家长教育是优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我国家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很有必要。
发达国家的亲职教育(即我国的“家长教育”)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更是出现许多由政府组织建立的亲职教育权威机构或教育项目,通过整合国家亲职教育领域的学术资源,创设出科学有效的亲职教育方案,并通过国家立法或行政组织大面积推广。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
美国PAT国家中心(Parent As Teacher,直译为“让家长成为教师”)是一个由美国政府建立的国家级家长专业化教育项目,为0~5岁儿童所在的家庭提供服务。该项目的核心理念认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重视。所有的家长教育方案、家庭支持课程、教育训练、材料内容以及服务措施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为家庭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照顾到不同文化的习俗和差异。
澳大利亚亲职教育的典型代表是“家长充权项目”(Parent Empowerment Program)。该项目旨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效能,协助家长有效能地掌握管教子女的技巧。此外,澳大利亚亲职教育推行的另一特征是与大学及研究所合作,在程序推行时辅以系统的评估,使家长教育的推行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英国的“国家育儿辅导学院”由英国政府儿童、家庭和学校部牵头,英国家长教育组织参与和第三方英国国王大学承包,出台了一项“每位家长事务”计划,为学院设计了一套改善育儿技能的新课程。在课程计划中有一门是针对“父母能力”的提高课程,帮助在读写和算术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家长“充电”,希望家长可以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3]
借鉴与反思国际经验,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家长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政府与社会组织必须有所为。这也是发达国家社会发展被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1. 构建家长教育体系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构建现代家长教育体系,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将会极大地降低社会消耗成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在减少国家投入的同时提高社会产出,并增加社会安定因素,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其重要性可形象地描述为“多一个家长教育机构,便少一座社会监狱”。由此可见,家长教育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将家长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 政府要重视家长教育体系的构建
社会的强烈需求是构建现代家长教育体系的重要推动力。从中国家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家长教育体系建构的着力点在于对家长教育进行组织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构建并逐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家长教育工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组织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召集家庭教育工作者,开发家长教育课程和教材,保证家长教育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为“教联体”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刚. 家长教育学(第二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6.
[2] 澎湃新闻. 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在长沙发出:多关注被监护人生活状况[EB/OL].(2022-01-06)[2024-10-2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166753
[3] 赵刚. 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N]. 光明日报. 2018-10-28(006).
(赵刚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人民教育》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