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 2021 年度一般课题“‘组团式’教育援藏助力西藏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ZJYKT321037)的阶段性成果。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西藏接回福建省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援藏干部。习近平同志要求“要派最优秀的干部来,好中选优”。自2016年7月始,福建先后选派190名优秀教师参加“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牢记“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援藏使命,扎实有效开展各类教育援藏实践。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福建教育样式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讲政治”的层面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各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跨越山海,共赴热爱”民族“三交”品牌。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在福建省援藏总队的指导下,举办闽藏青少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列活动,引导两地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援藏团队先后举办“跨越山海同追梦闽山闽水物华新”闽藏中学生八闽文化之旅、“同心浇灌民族花,携手追梦新时代”闽昌青少年同唱一首歌活动、“山海互通结硕果,共筑闽藏学生情”昌都—泉州文化交流等民族“三交”活动,持续推动闽藏两地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引导两地青少年不断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定共建美丽家乡、矢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持续开展“闽昌情深,共育梅朵”结对帮扶活动。截至目前,援藏干部人才与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建立“一对一”帮扶323对。通过结对帮扶活动,援藏干部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帮助。他们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与帮扶学生一起“过林卡”,让离家学习的藏族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在端午节、中秋等传统节日里,与帮扶学生一起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这些活动,不但加深了援藏队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援藏队员还会利用周末时间来学校看望帮扶对象,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送来衣服、学习用品等。被帮扶的孩子们亲热地称呼他们为“阿爸”“阿妈”。汉藏之间深厚的情谊,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积极推动福建优质学校与昌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结对子”共建工作。截至目前,共有25所福建优质学校与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及各县中学“结对子”,并且扎实开展各类结对帮扶工作。“山海的那一边,我在等待你的回信——闽昌两地青少年书信交流活动”是两地学生进行书信交流的良好契机,学生们分别介绍闽藏两地的风景、民俗和美食,交流学习心得,友谊的种子就这样播种在孩子们心中。福建各地教育系统也为结对共建工作提供支持。泉州市洛江区教育局先后两次派出14位骨干教师进藏开展送教送培,开展示范课、讲座28场,教学诊断、座谈20次,受益师生近3000人次。其他“结对子”学校也通过“云课堂”“云教研”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为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贡献福建教育智慧
为受援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是“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一项重要使命。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多渠道、多方式助力昌都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在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的倾心指导下,受援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明显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着力打造“青蓝工程”福建样板。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结成互帮对子,通过组织援藏教师观摩课、师徒同课异构等活动,参与每周教研和备课,从师德、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把关定向。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听评课及教研交流等活动,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状况,探讨改进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交流过程中,援藏教师切实落实“传帮带引领、低重心教学”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引领作用,将内地先进的办学理念、好的班级管理办法和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受援校教师,为当地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手资源。援藏教师在“青蓝工程”中切实做到“三带”。一是带师魂,传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二是带师能,带领当地教师扎实掌握先进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三是带师德,带动当地教师一起践行为人师表的育人之道。通过公开课、讲座、集体教研等形式充分发挥援藏教师队伍的潜能和指导作用,实现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的充分融合发展,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研发。
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青年教师。“集中力量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精品示范校和教师培训基地”是中央赋予“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成立“闽昌名师工作室”,精准对接昌都市教师能力培训需求,依托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育基地福建教育学院,深入实施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办法。创新开展“1+1+N”教师成长模式,即“1位福建名师+1名援藏教师+N名本地教师”协同培养模式。每年组织15位左右昌都骨干教师到福建省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培训;承接昌都市“国培项目”影子培训、信息化能力提升、课题研究、贯彻落实新课标等主题培训,努力把受援学校打造成昌都市教师成长基地,为昌都市师资培训贡献福建教育力量。
为昌都教育引进福建优质教育资源
援藏教师的背后是福建教育强大的支撑。仅仅依靠援藏教师的力量,难以完成教育援藏的重大任务。因此,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多渠道、多方式引进福建优质教育资源,为昌都教育提供福建教育方案。
名师讲学团送培送教。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先后组织6批次名师讲学团到昌都市送培送教,在昌都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活动100余场,受益师生1万多人。首先,应昌都教育之所需,倾福建教育之所能。根据受援地区教师的需求确定送教送培内容。活动开展前,与受援校管理者、教研组成员等商讨培训内容,根据受援校所需,邀请福建省内该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由他们针对西藏的师情、生情进行精心准备,开展针对性送教。每次送教送培活动,均有受援地区教师追着培训教师请教相关问题。还有部分学校主动邀请送教送培专家、教师到学校开展第二次培训。其次,精选送教送培教师团队,确保高质量完成送教送培任务。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协调各地市教科院精心挑选送教送培教师组成实力强大的送教送培团队,大部分教师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有一级达标高中校的校级管理者、正高级教师等,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得每次活动都干货满满,深受受援地教师的欢迎。最后,注重引进福建教育先进理念。送教送培活动中,有的介绍福建优质校先进管理理念及方式,为受援地区提供可复制管理经验;有的介绍如何高效开展集体备课,为受援地区学校的教研管理提出有效建议;有的介绍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充分明白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运用“云课堂”“云教研”引进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团队运用“云课堂”“云教研”等远程教学、培训模式,面向受援学校师生和对口“四县”中学的学科教师开展送教活动,让昌都的孩子们享受和内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创新性引进内地优质高校的教育资源,先后引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师生为受援校的学生开展“云课堂”活动,帮助当地学生打开视野。
辐射带动昌都教育整体提升
“组团式”教育援藏不仅要“支援一所学校”,更要“示范一个地区”。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牢记教育援藏使命,想方设法带动受援地区相应学段的学校提升教育管理能力,带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运用教学视导、教学诊断为受援地区学校开“药方”。为充分了解昌都市各初中校的办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派出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先后到8个县10所初中学校开展教学视导和教学诊断活动。采取实地参观指导、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深入课堂参与听评课、开设讲座等形式,诊断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介绍福建省控辍保学、课程管理、课后延时服务、优质校帮扶薄弱校、食堂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以供参考,帮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针对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团队成员从专业成长、信息技术运用等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教师需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不仅为受援校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通过精准帮扶的方式,打通了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堵点。
援藏教育大讲堂,助推受援地区教育稳步发展。几年来,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组织教学骨干80余人次,先后到5所市直学校、8所县区近30所中小学开设援藏教育大讲堂150余场,受益教师约5000人次。援藏教育大讲堂努力改变受援地区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教师重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思想。通过一堂堂示范课,启发、引领受援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就“双减”环境下做好教研组集体备课,打造学习共同体,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共成长、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与有效途径给出福建教育方案。通过介绍内地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引领受援地区教师钻研新课标、新教材,努力形成课堂教学新态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新能力的构建。
“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探索之路漫漫,“爱拼敢赢”的福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将积极研究新情况,主动解决新问题,努力为“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贡献福建教育新力量。
(作者王碧峰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教师,福建省第二、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成员;陈鹏程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教育局副局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文化组组长)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