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2月20日讯(记者 王家源)今天,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东城分论坛在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主题为“实施发现教育 激发创新潜能 构建素养成长型课堂”,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会、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共同承办。方家胡同小学和新鲜胡同小学教师带来6节展示课,多学科展示了以“发现”为核心的素养成长型课堂,以及“发现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发现课堂”・智汇新鲜——数智技术融合的发现课堂建构实践探索》报告中,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周育介绍,“发现教育”是一种保鲜的教育,追求保持儿童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的新鲜度。在“发现教育”理念指引下,学校将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场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理性分析、合作解决、反思提升的思维模式。学校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深化“发现课堂”,在生成式大模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AI英语听说课堂、AI课堂师生分析技术等超前场景中积极探索。
在题为《让“发现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的主旋律》的报告中,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毅介绍,学校紧紧抓住集团化办学的契机,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小初衔接的有效策略,制定了“尊重与倾听、信任与包容、启发与协作、激励与赏识”的“发现课堂”教学原则。例如,跨学科课程群“循迹古韵”注重发现实际问题、整合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落地,并探索与初中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市东城区教科院教育科研管理部主任沈兴文建议,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聚焦素养成长型课堂,推进学科课程、学期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信息化助力课堂诊断,持续推进循证教研,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