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为契机,锚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入实施党建六大赋能工程,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苏大何为”的时代课题。
一、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示范创建的中心环节,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一是组织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研制出台《加强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科生“铸魂逐梦”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生“铸魂·卓越”工程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文件,指导学院挂牌成立29个学生发展支持中心,构建形成了以学生党建工作为牵引,以本科生“铸魂逐梦”工程和研究生“铸魂·卓越”工程为两翼,以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学工责任体系建设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大学工”体系。二是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全面推行机关部门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优化师生联合党支部、本硕博一体化党支部设置,贯通学生社区“党建领航站—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管理,推动党建领航向“神经末梢”延伸。按年级开展“适新立志”“固本强基”“攀峰攻坚”“奋进远航”四大行动,分8个学期精准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德政导师团、学业导师团、朋辈导师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发起成立在苏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打造课堂内外协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研用贯通的思政课创新发展新模式,不断将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依托学校与中西部地区共建的30所“惠寒”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国情研修,引导师生感悟真理伟力、砥砺强国之志。教育学院、敬文书院“阅动中国,青春有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调研团足迹遍布全国3省11市。
二、聚焦人才强校,涵育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把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示范创建的重要支撑,大力开展“铸魂润心”强师行动,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一是健全贯通协同的体制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实施“党建引领,激发‘双一流’建设人才活力”书记项目,推进思想强基、师德铸魂、实践立行、文化润心4项行动和12项重点建设任务。将教师党建和思政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述职评议、巡察督查等工作范围,推动形成工作闭环。二是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师培养首要内容,贯穿教师教育培训全过程、各环节。通过校领导讲授校史校情上好“入职第一课”,依托党员英烈生平事迹展、红色文献展、李政道先生事迹展打造“爱国信仰课”,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师风展等讲好“教育情怀课”,邀请名师大家做客东吴大师讲坛讲授“精品大师课”,开展青年教师沙龙、青年管理骨干培训、“青年教师领航”实践上好“社会实践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坚定奋斗方向,找准事业坐标。三是健全人才发展体系。实施“优秀青年学者计划”“东吴学者计划”,构建从博士后到院士的“金字塔”型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出台“大师+团队”政策,帮助年轻教师更好成长发展。建立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双轨”机制,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加强联系联络、交心交流,当好“后勤部长”。高质量办好附属医院、实验学校,“一揽子”解决广大教师后顾之忧,有力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三、聚焦产研融合,写好服务发展实践新篇
把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关键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赋能。一是在科创一线建强基层组织。成立科技党委,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等创新设置教师党支部,目前全校建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上的教师党支部比例超过20%。36个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党建“双创”项目,实现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科研院所、机关部门、附属医院等各类型党组织的全覆盖。二是搭建党建联盟平台。发起成立苏州市大院大所党建联盟,推进“高校对接产业链党组织”行动,面向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苏州1030产业体系,与地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近20个产业链党委共建合作,推进实施组织同建共提升、资源同享共发展、科研同向共合作、人才同育共培养、工作同频共增效开展等“五同五共”主题活动,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科创团队等创新要素。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出台《产研融合一体创新行动方案》,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建党员协同攻坚小组,整合资源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5个团队入选全国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苏州大学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