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完善“四引”工作机制,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党委 发布时间:2024.12.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军工底色、工信特色”内涵建设,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持续完善思想引航、价值引塑、典型引路、品牌引领“四引”工作机制,聚力强信念、搭平台、创品牌、育英才,不断推动思政工作走新又走心。

一、坚持思想引航,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深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环节,与江苏省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打造一批富有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又具有亲和力的思政“金课”,在南京率先成立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不断增强思政课质效。

(二)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深度融合创新,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学校多渠道联动上好“大思政课”,打造以“开学第一课”和“毕业生思政课”为示范引领的全闭环、全覆盖思政课程群,举办中国航天日、江苏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军工·匠心”思政公开课、劳模思政课、军工文化节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广泛参与、反响热烈的主题教育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有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注重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把握和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更好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牵头成立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多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入选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打造并上线国防特色通识示范课程——《兵器中国》,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三位一体融合,为相关高校特色通识课程建设提供了南理工方案。

二、坚持价值引塑,铸牢强军报国之魂

学校党委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构建育人新生态,发挥文化效能,点燃创新动力,激发实践活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关怀,引领全校师生践行“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铮铮誓言。

(一)注重文化润心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学校大力弘扬“哈军工”光荣传统,深度挖掘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内涵与实质,构建以使命文化为核心,军工文化、奉献文化、暖心文化为支撑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广泛号召向“最美奋斗者”、江苏“时代楷模”王泽山院士学习,打造大型原创话剧《献身》,“两馆”“两带”为重点布局的军工文化设施,编写出版《南京理工大学校史》等系列文化丛书等方式,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

(二)注重创新启智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学校深入探索具有“强基础、重创新”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构建基于“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科研育人体系,深入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等,汇聚优质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等国际国内高水平科创赛事为牵引,从“思维养成—学习培训—实习实训—竞赛服务—品牌引领—创业孵化”全维度赋能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系统工程思维,厚植献身国防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浓厚的科创氛围影响下,我校研究生团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冠军。

(三)注重实践励行

“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学校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课一品”建设,坚持和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扎实推进“课余经常性实践、寒暑假集中性实践、云上创新实践、大赛专项性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国之所需,吾志所向”为己任,主动融入强国建设,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中,凝聚力量、锤炼青春、提升思想。

三、坚持典型引路,激扬奋勇争先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先进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要构建典型培育、挖掘选树、强化引领的长效育人机制,引导全校师生以先进模范为偶像和榜样,让“学典型当先进”在校园蔚然成风。

(一)优化典型培育机制,让典型“出得来”

“优选、赋能、厚爱”为主线,有序促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及青年教师等互相融合、互为支撑、协调发展,通过促进思政工作队伍融合发展、健全荣誉表彰体系、选派辅导员赴国防单位挂职、举办专题沙龙等举措,确保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二)加强重点选树,让典型“叫得响”

学校注重选树先进典型,队伍建设颇具成效,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光院士,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张海玉,中宣部“强国复兴有我”全国巡回宣讲团成员徐彦秋,全国“最美大学生”王博文,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阿尔曼江·铁木尔等先进典型,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报效祖国、矢志奋斗的热情和决心。

(三)强化辐射带动,让典型“树得牢”

以身边榜样激励前行力量。鼓励和支持优秀典型牵头成立思政工作室,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张海玉“遇见”工作室获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学校连续15年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充分展示优秀学子自强不息青春昂扬的奋斗姿态,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育身边的人。

四、坚持品牌引领,彰显创优提质之效

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要以思政教育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聚焦师生需求、网络阵地、红色资源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教育金字品牌,推动形成“人人重育人、处处有精品、样样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推进学校思政教育扩面增效。

(一)聚焦师生需求创品牌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围绕师生所想所盼所困,持续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优化思政工作内容供给。构建“一个都不能少”党建育人新模式,持续开展的师生接待日、心理健康“一剧三活动”等深受师生认可。此前,基于大数据技术、已经实施8年的“暖心饭卡”项目再次被社会关注热议,精准帮扶、暖心育人的特色做法受到《人民日报》、央视网、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全网总浏览量超1.8亿。

(二)聚焦网络阵地创品牌

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与主阵地,也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注重挖掘网络思政元素,拓展思政教育场域,相继推出“红色留声机”“团青微课堂”“心声电台”等精品项目,将思政工作做到指尖心间。学校以校史校情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军工文化十景”“党史中的校史”“我眼中的校风”“青年师生话传承”为主题,精心打造四季29讲“行走的思政课”,并编印集结成有声读物向全体新生发放,“学习强国”等平台浏览量超百万人次,该项目入选工信部部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三)聚焦红色资源创品牌

南京理工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深入发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使红色文化资源浸润学校思政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延伸育人维度,深化拓展大学生党员“百时奉献”实践教育“一贯通三融入”军工文化育人体系“国防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品牌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二月兰和平文化节、红色剧本演绎、“金兰奖”红色舞台剧、“红话筒”政治理论宣讲等特色活动,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心育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