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发布时间:2024.12.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号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思政课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对思政课建设的再动员、再部署,对思政课建设政治属性的不断深化,对思政课建设根本目的的精准把脉,对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的前瞻指引,在思政课建设进程中树立起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对思政课建设政治属性的不断深化。建设教育强国,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到赴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交流谈心,再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意义。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决定着思政课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推进。

对思政课建设根本目的的精准把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既是推进建设思政课的根本目的,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价值所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首要在于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源源不断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对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的前瞻指引。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思政课建设具有整体性、综合性、长期性,需要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思政课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与教育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思政课教育教学在主体、层次、内容、方法上涉及面广、联动性强,这决定了思政课建设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偏执一方、畸轻畸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关键任务、重要根基、科学方法、基础支撑与根本保证,展现了卓越的战略远见、宏阔的格局视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办好思政课,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领航向是最根本的前提与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科学指南与实践指引。这一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把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转化为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教材体系,体系化学理化说清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与价值旨归,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拉近学生与伟大思想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坚持“两个结合”上下功夫,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治国理政的政理、中国改革发展的事理,让学生在道理上认同、情感上共鸣、信仰上坚定。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青年成长成才呈现的新特点,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育实现各类育人载体的横向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多元主体、运用形式多样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格局,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嵌入逻辑与实践载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以共享化的资源、个性化的教学、精准化的引导,不断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

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把各个阶段都铺陈好。《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经典论述,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把人的学习成长尤其是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成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当作一个持续、一致、全面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过程。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要紧紧遵循学生认知一般规律与思政教育具体规律,循序渐进、纵深引导,统筹设计体制机制,一体谋划学段课程,形成不同学习层次、不同育人载体、不同教育模式的有机统一,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支撑。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凝聚合力,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充沛的支持与资源。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培养精度,进一步精细化思政课教师选聘、管理、培养与考核全过程,覆盖备课、教学、科研全环节,根据思政课教学的鲜明导向、实际内容与工作需要打造适配契合的激励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让乐教善教的思政课好教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统筹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两个课堂、贯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种模式、贯穿大中小学三个学段,其中发力主体多、过程环节密、资源调动大,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形成党委领导、分工配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党委领导、督促共进的责任机制,切实凝聚各地各部门合力赋能思政课建设。

三、以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建设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龙头也是高等教育。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中国人民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以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建设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在全国大中小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政课建设整体设计。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极端突出位置,作为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题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班子齐上阵、常委总动员、全校一盘棋”的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为举全校之力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提供根本保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校领导深入课堂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视、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硬件保障和人员支持。

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夯实讲好思政课的学理基础。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设立教学改革项目,推出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注重用学术讲政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和领航作用协同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引导教师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体系化、学理化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构建课程教材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战略工程、示范工程来抓,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集中呈现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统筹资源、结合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形成“1+6+N”的本硕博“必修课+选修课”思政“金课”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互配合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以打造“大思政课”牵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处理好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开展“追寻领袖初心路”“大国边疆育人路”“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等特色活动,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社会教育,突破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教材体系的局限性。建设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为全国思政课教师、相关学科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服务。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政“金课”联盟、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红色资源共享联盟,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场馆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引导大中小学学生在新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先行示范地、典型代表地和生动实践地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伟力,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集体备课听课、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检查评估等制度,在职称评审中对思政课教师单设类别、单列指标,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定期召开全校思政课教师大会,营造全校优秀教师都上思政课的制度文化。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完善思政课师资梯队建设,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日常科研、教学全过程,带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深悟透示范者、研究阐释引领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践行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