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以下简称“昆区”)教育局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赴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全国基层教育局唯一获评单位,昆区教育系统现有中小学57所,幼儿园69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万余人,公办在职教职工近8000人。2021年6月,昆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公室,专项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于思政教育精准实施,探索总结出“四五六”工作法,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富有教育精神、彰显昆都仑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提档升级之路,昆都仑区多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教育格局逐步形成。
规范四项机制,突出党建铸魂
昆区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赋能增效,全力把这条主线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教育局党组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研究出台“36条具体措施”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方案,切实把这项“头脑里”的工作落到“手头上”。
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德育和思政教师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辅导员深入参与的党员干部学习和教师培训,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干部培训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健全联创协调机制。建立区、局、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创机制,深化创建工作内涵,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教育局内部涌现出包头市昆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石榴籽”育人工程、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颗颗石榴籽,共铸同心圆”德育学堂等一批可感可学的示范典型,民族团结工作合力不断提升。
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创建工作与教育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作为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的“必查项”。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主线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指标体系。举办班子领导力大赛和党组织书记大比武,将班子考核和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与贯彻主线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五项措施,突出思政引领
昆区教育局借助本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特色亮点,课内课外齐发力,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研究出台《昆区教育系统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方案》《昆区教育系统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月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全过程。
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学校党组织抓思政课工作机制,推动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讲思政课,带头参加思政课教研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思政课教师机制,加大对具有专业背景的思政课教师的配备力度。定期开展交互授课、交流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每年召开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场会。
一是以“民族团结+课程融入”筑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学段各科目所有课程,如钢铁大街第四小学融合思政课、艺术课、语文课开发红色思政戏剧课程,师生共同创作演绎戏剧《1921—上海》《草原英雄小姐妹》《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学生学习编创内驱力,增进“五个认同”。制作示范资源包,打造“石榴籽”精品课程。全系统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达标率100%。
二是以“民族团结+思政教育”铸魂。先后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合作办学,建设试点校、挂牌校共6所,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与高校开展联合教研、同上一节思政课等活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教研工作坊”。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党组织书记为引领,以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等10个“大思政课”教研基地为试点,建立全学段思政教科研体系,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聚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师训体系一体化,实现全链条思政育人。
三是以“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培塑。立足于“五育”融合教育发展体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九个一”要求,抓好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等实践教学活动。举办“歌声里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活动。新建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示范基地,通过具有沉浸感、体验式、互动性等特征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不断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教学基地4个。着力打造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新样态,提升教育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以“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熏陶。充分发掘、运用“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本地红色教育资聚焦·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源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科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大理念和本地人物故事历史相结合,开展爱家乡爱包头“小脚丫”研学活动,让思政课可听可见,真实动人,培养孩子们从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课程第一课堂与场馆第二课堂相贯通,释放红色资源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育人示范功能和育人激励功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形、有感、有效。
五是以“民族团结+校园文化”润育。积极打造“一校一品”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非遗手工制作等文化活动,形成包头市第六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思政金课、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幼儿园民族文化体验活动、综合实践学校和青少年发展中心研学等文化品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无声”,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推进六项工程,突出高地建设
昆区教育局坚持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中心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打造教育高地的支撑度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实施领航工程,“红”的底色不断厚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覆盖,获评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1个,市区两级“坚强堡垒”支部47个;创建市级党建品牌校6个、区级党建观察点3个。建设“大思政课”教研基地(试点)1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5个,加强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全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精品课程。
实施启航工程,“闯”的红利加速释放。坚定“扩优提质”发展思想,不断深化现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城乡结对共建等办学模式改革,建成昆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12个优质教育集团。持续推进“两个实验区”建设质效,基础教育总体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方向进一步迈进。
实施引航工程,“聚”的优势更加凸显。优化人才招引与培育,昆区现有市级以上名校长9人、名校长名师工作室3个,区级“薪火”名师工作室28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双带头人”10名,区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300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8%以上。名师汇集,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实施助航工程,“新”的动能加快形成。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昆区教育系统入选教育部“央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5所学校入选试点校,教育优质资源实现“校校有、班班有、生生有”标准化、均衡化配置。建设智慧昆区教育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网上场馆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交互感、现场感、代入感的学习场景。
实施护航工程,“惠”的力度持续加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力办好公平、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2024年昆区提供幼儿园、小学、初中优质学位20000个,占全市总数的35%(全市57000个),让各族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实施续航工程,“进”的态势更为强劲。加强全方位保障,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校环境和教育生态持续得到优化。
(作者赵欣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系统党工委办公室主任,马捷系昆都仑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