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以“五个聚焦”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杨文顺 发布时间:2024.12.11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云南民族大学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云南民族大学各族师生“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云南民族大学各族师生“为民族团结、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民族大学于2016年4月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2020年11月将其更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为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获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关系和谐治理研究基地”和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环喜马拉雅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在首轮建设周期(2020—2023年)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直接取得下一周期(2024—2026年)建设资格。2021年3月,获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研究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三性合一”的理念,在理论方面重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测评指标体系”,总结“云南经验”丰富“中国经验”;在政策咨询方面侧重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践需求”,推广“云南模式”充实“中国模式”;在实践应用方面着重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用“云南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群众、文化、政治及思想基础。研究院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和智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阐释“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研究院通过夯实研究平台、聚焦共同方向、注重成果转化、强化学术交流、加大保障激励的研究体系,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自成立以来,研究院成员共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中央级主流报刊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等专著60余部;45项关于民族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多项研究成果被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采用;12篇资政报告获中央或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承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的编撰;编写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被国家民委采用。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人才培养“主阵地”。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研究院立足高校人才培养职能定位,充分依托学校民族学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研究院专家团队资源,努力构建完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率先招收“民族团结”方向硕士生,民族学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水平排名进入全国前8名。开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研究等课程。专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自2023年9月开始,专家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共必修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民族团结进步育人体系写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团队”荣获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教师荣获三等奖。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完善协同培养机制。目前,已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共建了1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聚焦服务地方发展,当好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主力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声音。依托研究院专家团队资源,协助地方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第三方评估和指导工作。研究院已先后完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及云南8个州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三方评估工作;协助云南8个州(市)、20余个县(市、区)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其中,6个州(市)及14个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为北京市以及云南7个州(市)编制20余个民族团结专项规划。研究院专家每年都参与国家民委和省民委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的评审工作,为打造新时代创建工作的升级版贡献了民大的智慧和力量。以志愿服务为特色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乡村振兴联系点等开展活动,形成了校内校外共建联创的良好格局。

聚焦宣传教育推广,擦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窗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族人民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文化支撑。2017年建成的首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4万人次;创建“民族学人类学”微电子杂志,建设了“民族学、人类学(中国)”数据库;与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合作,共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共同体”大讲堂。推动贵州省和昆明中小学校开展的“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活动受到国家民委肯定。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直播课堂等形式,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培训。截至目前,研究院先后到西双版纳、迪庆等州市开展了100余场次理论宣讲,培训学员涵盖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积极打造研究院新媒体宣传平台,完成官方网站开发工作。开展“石榴红·青春映边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上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实践课,引导师生主动服务和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生动实践,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攻手”。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宽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表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推动表彰和创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研究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校师生“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的殷殷嘱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院与云南8个自治州的博物馆以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推进建设民族博物馆、校史馆、民族团结教育走廊等系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标识,坚持定期评选表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指导、协助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所学校均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基地。

研究院以“五个聚焦”为引领,通过不懈努力,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倾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徐杨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