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关键领域,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提供农村教育经验与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UNESCO INRULED,简称“农教中心”)成立。在过去的30年里,农教中心一直关注教育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合作帮助多个国家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与国际组织间的桥梁,农教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期专题聚焦农教中心成立30年来在“教育促进农村发展”各领域,尤其是女童数字技能提升、农民技能发展、教师教育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我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全球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教育事业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UNESCO INRULED,简称“农教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来,已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二类机构中唯一专注于农村教育的国际机构,农教中心始终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变革,为全球农村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而独特的贡献。
从国际到国内:
全民教育背景下,“农教中心”应运而生
1971年10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88届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了我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1978年,邓小平会见了来访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为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新篇章。此后,在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
1991年,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国际农村教育研讨会”。这是自1990年于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之后,国际农村教育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会议,也称“泰安会议”。泰安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农村教育”正式被与会代表和相关国际组织认可,并写入会议`的最后报告。
泰安会议之后,经多次协商和慎重考虑,我国政府决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建立“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199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全体会议上,184个会员国全体一致表决同意由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议,并通过了第159号决议,农教中心由此诞生。1994年11月,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韦钰与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专程赴河北省保定市,出席农教中心成立仪式并签署协议备忘录。
自成立以来,农教中心一直遵从“通过研究和宣传、教育和培训、知识管理和分配在农村教育领域开展工作”的宗旨,肩负促进国际农村教育研究、推进会员国之间在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方面的合作、建立各国农村教育研究专家联系和信息交流网络等主要职能,以积极改变农村人口的思维和行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作出贡献。
1994年11月,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协议备忘录签字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
从河北到北京:
3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农教中心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逐步展现了农教中心从河北保定迁到北京的过程、从国际教育治理领域的引进者向实践者和示范者的转变、从国际农村教育研究的跟跑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的成长,工作不断深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保定初创阶段(1994年-2008年):人员交流、技术引进和搭建合作网络。早期,农教中心主要聚焦于促进国际间的人员交流、技术引进以及案例示范,通过组织国际培训研讨会和提供奖学金,促进了国际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
这一阶段,农教中心通过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和战略协商,以及创建广泛的学术和技术信息交流网络,加强自身在全球农村教育网络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
北京发展阶段(2008年-2023年):加强研究、支持国家战略和促进国际合作。为进一步提高农教中心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2008年,教育部决定将农教中心从河北省保定市迁至北京师范大学。这一迁址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农教中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迁至北师大后,学校对农教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过程中,农教中心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其在全球农村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培训能力。北师大的支持更为农教中心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使其能够在全球农村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专家调研中国农村
新发展阶段(2023年至今)。自2023年起,农教中心开始注重研究和项目质量,在实证研究、能力发展、政策对话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全面发力,如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把农村教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搭建多方合作平台以及影响国际议程设置等。为此,农教中心制定了新的中长期战略行动框架(2024-2029)。
中长期战略行动框架包括围绕一个总目标——“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开展四项行动措施——研究与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与倡导、能力建设、信息共享和伙伴关系,聚焦五个主题领域——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优质教师改善农村教育、技能发展促进农村转型、性别平等和女性领导力、数字技术促进农村教育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探索教育与发展的联系、教育在发展(特别是减贫)之中的作用,推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发挥农教中心参与全球农村教育治理的引领示范作用。
从政策到行动: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助力全民终身学习
农教中心在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层面,更是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将政策文件转化为具体行动。农教中心的旗舰项目之一——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是其从研究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行动的典范。CLC项目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一体的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在提升优质学习资源供给能力和办学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为居民提供了智能灵活、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
2023年11月,农教中心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国家开放大学作为项目执行单位,开展了第四期社区学习中心项目,通过教育示范项目助力推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例如,建立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及推动了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
从教育到农村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
农村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1994年11月8日,马约尔在出席农教中心成立暨第一次亚太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时曾指出,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2%;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67%;世界上还有1亿多(学龄)儿童没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最不发达国家接受初等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为37%,发展中国家为60%,工业国家为98%;农村文盲率是城市的2倍。可见,推进全民教育(特别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关键在农村。
2004年10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阿卜杜·汗曾在庆祝农教中心成立10周年的国际会议上指出:“目前国际社会、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并把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看作极其重要的任务之一。联合国也提出2003年-2012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令我感到惊叹的是,10年前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并合作建立了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农教中心是国际农村教育的试验田,是国际农村教育领域行动的先行者、政策的推动者和思想的引领者。通过研究和宣传、能力发展、信息与网络等方面工作,农教中心不断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作出独有的贡献。1996年,农教中心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的经验与做法提出“教育为农村发展服务”理念并成为农教中心的又一旗舰项目。1999年,该理念演变成“教育促进农村转型”,并于2003年发布政策框架报告。2015年,农教中心正式提出“学习型乡村”概念框架,并于2023年迭代开发“信息时代学习型乡村”政策框架,经广泛咨询后得到了国际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会员国的高度认可。
从国内到国际:
“南南合作”成功典范,全球南方农村教育合作桥梁
农教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国际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农村教育、农村发展的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域开始参与国际农村教育的国际治理。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全球合作平台,农教中心承载着中国与世界携手推动教育变革的使命。
基于对农教中心工作的肯定,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上,农教中心的工作进入该组织的全球议程及双年度计划,开创了农教中心工作的全新局面。2004年,在农教中心建立10周年之际,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给农教中心发来贺信指出,“显而易见,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在全面实现全民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阿卜杜·汗在庆祝农教中心成立10周年的国际会议上还曾说道:“农教中心以实现全民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民教育为目标,广泛开展了各个领域多层次的研究、培训、交流,服务于各会员国,是‘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随着成果的累积、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农教中心的研究领域、项目区域和活动主场也逐渐从以国内为主拓展到全球舞台。2024年初,应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的邀请,农教中心的专家团队两度为柬埔寨社区学习中心和终身学习中心管理者能力建设国家培训班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讲述中国教育发展的故事,分享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为柬埔寨社区学习中心和终身学习中心管理者能力提升、实现有质量的全民终身学习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6月,农教中心团队在与非洲及东南亚各国合作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前往汤加、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小岛屿国家,与当地学校管理者、科研人员及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深入探讨农村远程教学、师资教育与培训、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关键议题,旨在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将小岛屿国家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列为优先工作领域,以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进步和社会发展。
2024年6月,农教中心携手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带领来自东南亚8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校长与政府官员考察宁波的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
从过去到现在:
教育赋能,技能转型
多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农教中心同国内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形成高效的工作网络并开展系列研究与培训。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与全球共享经验,在教育领域也开始承担更多责任。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桥梁,农教中心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深度联动,将中国农村教育的成功实践推广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当地的教育改革、教育促进农村转型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自2021年起,农教中心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TED)等中外合作伙伴,连续举办了多期东南亚职业技术教育校长工作坊、研讨会和对接会,成功构建了一个连接中外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技术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全面合作平台。2024年6月,农教中心举办中国-东南亚职业与成人教育转型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讨会并赴浙江省宁波市开展实地考察、交流学习和校企对接会便是这一合作成果的生动体现。通过专题对话、圆桌讨论、校企对接等系列活动,来自东南亚国家的30多位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校长与我国职业与成人教育部门、职成教育院校以及“出海”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并学习当地成功的职业与成人教育转型经验和做法,尤其是在成人教育与培训促进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办学和产教协同发展等方面。活动中,农教中心成功将“出海企业命题、教育部门解题、职业院校答题”的模式付诸实践,为中国企业出海和东南亚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中外合作方一致认为,这种合作模式能将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企业出海、用工就业的多元多主体合作非常及时且精准地对接供需方,可以极大推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数字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为乡村产业发展与全面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数字时代乡村青年创新创业与技能提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4年10月10日-13日,“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创业教育会议”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行,会议主题为“青年与创业教育的未来”,农教中心也深度参与了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并于10月11日组织承办了“乡村青年与数字创新创业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平行会议,通过探索创业教育创新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策略和路径,推动形成“教育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行动框架。闭幕式上,会议通过成果文件将农教中心列入会议重要合作伙伴,以发挥中心在教育促进乡村发展方面的专长,推动增强创业教育包容性的有关政策与实践。
2024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启动“非洲女童数字教育合作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在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
从现在到未来:
从跟跑者、并跑者到领跑者,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教中心通过建立网络和搭建平台加强中国国内和国际研究,同时注重研究和项目的示范作用,以加强在国际农村教育领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过去30年,农教中心通过项目合作,帮助多个国家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非洲,农教中心通过技能培训和教师教育项目,帮助非洲地区国家改善了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早在2004年,农教中心就面向非洲地区国家开展了多期教育官员能力建设研修班和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等,不仅为当地农村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为全球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数字素养是21世纪的关键技能之一,对于妇女和女童而言,掌握这些技能不仅能提升她们的个人能力,还能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开参与社会发展的新大门。2024年10月,北师大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启动“非洲女童数字教育合作项目”,旨在为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及女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支持,特别是在数字素养领域。该项目的设立,反映了全球对于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的日益关注,能够缩小性别数字鸿沟,促进妇女和女童在教育、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
这一项目的成功启动是在农教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实现的。北师大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网络,为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提供平台。农教中心的前瞻性和专业性在成功促成这次合作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验证,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预期成果将为未来合作起到进一步示范和引领作用。
从未来到未来:
凝聚共识,相向而行,重塑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力量
2024年9月22日-23日,联合国未来峰会在联合国总部召开。峰会期间,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未来公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达成新共识。联合国大会一直认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推动因素,并在一系列决议和框架中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在2030年议程过半、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的严峻形势下。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2022年教育变革峰会的突破,将优质教育作为推动实现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器。
教育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跨领域基础。30年来,农教中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专业能力,在全球农村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教育研究、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培训赋能和合作平台搭建,农教中心不仅促进了农村人口的思维和行为的积极变化,也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和2030年议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过去已去。为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国际社会对农教中心提出了新期待和新需求。农教中心在制定计划、开展国际项目与活动等方面也展现出新的特点和关注点——项目和管理思维由援助向发展转变;更加注重将项目和平台建设成为国际教育治理的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加关注技术在赋能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技术赋能和多维度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度参与和全面推动国际农村教育治理。
未来已来。通过推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农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教中心定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形塑后2030国际教育议程作出独特贡献。农教中心也坚信,与全球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以更好地履行使命,为实现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初心如炬照前路,使命在肩踏征程。面向未来,农教中心将继续作为全球农村教育的灯塔,照亮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际行动参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教育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更多力量,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齐新建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赵玉池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