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条名为《“草药哥”寻宝记》的乡村振兴题材视频,带“火”了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德军。视频里,刘德军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当地农民种植天麻。
“不管是教学生还是指导农民,能够把专业知识分享给他们,用自身所长造福他人,这事儿挺有意义的。”刘德军参加工作的16年里,前12年在企业。从教四年来,刘德军热衷于带学生走田间、上高山识别中药材,悉心指导当地农户种植天麻、黄精、石菖蒲等药材,发展中药材产业。刘德军说,久而久之师生和村民就送给他“草药哥”的称号。
刘德军在田间。学校供图
两个课堂:一个在学校,一个在乡村
2020年10月,刘德军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四川省雅安市引进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高职教师。
从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刘德军在药店、农业公司、制药企业工作过。身为“执业中药师”的他,熟悉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规划、建设和认证工作,以及中成药的临床运用及药店质量管理等。
得益于在企业一线的锻炼,刘德军的课堂更注重实用。在讲授“中成药学”这门课时,他不局限于教材,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穿插教给学生“如何更加精准地抓主症”“推荐中成药”“规范填写中药材GAP表格”等内容。
离开市场,走入讲堂。刘德军戏称自己有两个课堂:一个在学校,一个在乡村。“乡村”课堂扎根泥土,他是学生眼中的“山大王”。一有闲暇,他便开车带着学生上山下乡,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教他们识别野生药用植物。他还经常推荐指导学生到成都去逛当地中药材市场。“中药生于泥土,在市场销售,要学好这门专业就要沉下去,走出去。”他说。
如今,刘德军是第三批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雅安市无党派人士刘德军工作室和雅药工作室领办人,第三批四川省职业院校“双师型”中药学名师工作室和雅安道地特色资源食品药品开发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借助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雅药工作室、乡村振兴科研项目等载体,刘德军组织学生参与技术帮扶和田间试验研究工作。
“希望教材教案里面没有的‘课外知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用得着。”刘德军说。
“学生每一次进步,都是我最好的成果”
“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打磨和检验。”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航员,刘德军特别明白实战技能和经验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过程中,刘德军发现在企业练就的中药鉴定“绝活”大有可为,于是在以赛促教中大展身手。
四年时间里,他参与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赛奖项1项,全国医药行业赛奖项3项,省赛奖项12项,新创业比赛银奖1项,铜奖3项。
“学生遇到问题,我时常会想,如果是当年的我,会怎么面对?”作为学生身边的好伙伴,刘德军乐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志向,学生们喊他“老刘”“军哥”“草药哥”,他都笑着答应。在他办公室常备着一个中成药小药箱,用于帮助学生解决伤风感冒等问题。
“您如父亲一般为我们做饭、带我们去玩,送我们回学校……很幸运能在雅职院遇见您!”2021年父亲节时,刘德军被学生“骗去”参加某同学生日会,结果学生们给了他一个惊喜:一段长达8分多钟的视频,记录了他辅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点点滴滴,视频最后部分,学生们把想说的话打在屏幕上。
“这是当老师才有的体会。”刘德军感动得不得了。想学生所想,为学生的进步开心。这些年来,不少学生在刘德军的鼓励下继续求学、突破自我、实现目标,“学生每一次进步,都是我最好的成果。”刘德军说。
“扎根祖国大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头戴草帽,鞋上粘着泥土,脸庞晒得通红……在乡下工作时,刘德军更像个普通的农民。但谈起他,雅安市芦山县双石村、围塔村的村民们好评连连:“村里发展全靠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天天蹲在地里”“和兄弟朋友一样”……
山、中药、农田——这是刘德军教学工作之余的大部分工作生活内容。
“扎根祖国大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雅职人在行动!雅药工作室在行动!”刘德军很庆幸自己能回馈社会。他也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更好地发挥所长,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资源精准对接,为学校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刘德军将天麻种植引进芦山县围塔村,培训村民种植技巧。如今,围塔村的天麻种植产业形成了“农村劳力”加“职教智力”的强力组合。
“明年当地天麻种植面积要拓展到10亩左右,预计产值要比现在翻几番。”作为“雅药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工作室”领办人,刘德军带领团队为四川乡村振兴贡献着职教力量。在雅安市天全县,他的工作室目前已指导种植中药材500余亩,已面向农民、农技人员等开展各项技术技能培训500余人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朝和 通讯员 王侃 梁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