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聚焦深度学习 培养自主发展

——第15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观察
作者:郜云雁 发布时间:2024.11.04
中国教育新闻网

神话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们为什么还要学神话?神话中的形象为什么是半人半兽?现在还有神话吗?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回龙观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李宏珊,正现场为五年级(4)班执教《中国古代神话》。10月31日至11月1日,近100场“自主教师研究课”现场观摩课,在回龙观中心小学的不同年级和班级中拉开帷幕。10月31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同步举行。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数字赋能的全学科阅读模式创新”。来自北京、深圳、成都等地50多所学校、近200位参会代表,围绕自主学习与探究、全学科阅读、跨学科学习、数字赋能教育等议题,开展了为期2天的深入研讨、交流、观课和评课活动。

语文教师李宏珊现场执教《中国古代神话》    学校供图

从阅读的“三次跨越”谈起

从“通过阅读发展思维”到“通过阅读打破学科边界”,再到“通过阅读生发生命自觉”,回龙观中心小学校长高欣蕾,回顾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历经的“三次跨越”,及其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和理念更新。

高欣蕾说,自2011年开始回龙观中心小学就把“喜欢读书”作为学生发展目标之一,“那时,我们主要聚焦于学科阅读,并把阅读作为儿童哲学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主张阅读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小小的思考者”。

从2016年开始,在昌平区教委和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推动下,昌平区第一届“全学科阅读”现场会在回龙观中心小学举办。从此,这所学校便开启了“跨学科”视角下的全阅读实践与思考。很快,语文、道法、美术等教师一起开发了《林汉达中国故事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教师合力开发了《五千年良渚王国》《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语文、音乐、科学、美术等教师开发了《八音的秘密》……

教师们的热情探索和丰富实践,很快形成了19个跨学科阅读研究课例,每学期每个年级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展开师生的深度学习和探究。

高欣蕾表示,丰富的跨学科阅读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师生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了世界具有完整性的本质。自2019年开启的第三次跨越,则推动学校通过全阅读生态的建构,不断审视和界定阅读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也就是更加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

学生介绍《圆明园从前有多美》项目式学习成果之一“圆明园建筑沙盘模型”    学校供图

阅读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语文教师冯英和美术教师阚莹第一次读到绘本《圆明园从前有多美》时,她们不由得啧啧惊叹,“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原本以为十分了解的圆明园,竟然知道得如此之少。”

很快,这两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决定围绕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展开一场深度的跨学科阅读之旅。冯英侧重于文学、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梳理;阚莹则从艺术和美学方面助力。两位教师还简单分了工,一位重点关注圆明园中的中式建筑,另一位则聚焦于西式建筑。

从阅读《圆明园从前有多美》到研学大课堂“走进圆明园”,再到与该书作者曾孜荣现场对话;从建筑、园林到人物、服饰,再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色彩的美学价值……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体验,让师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孩子们还在教师的帮助下,用买来的纸板和瓦楞纸做出了一个圆明园建筑沙盘模型。持续了1个多月的项目式阅读与学习,让师生体验到了深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意义感。

刚加入回龙观中心小学两年的冯英坦言,自己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现在经常感受到知识储备不够用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跨学科阅读和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也让她体验到了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的快乐,“我开始理解了,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

回龙观中心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杜金凤觉得,将研学与全学科阅读相结合的阅读课程实施路径,帮助学生链接了生活、理解了世界、思考了未来,学校也因此撬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会提出‘我’的问题,摘录‘我’的喜爱,链接‘我’的生活,做出‘我’的评价。自主阅读、自我链接、班级共享、聚焦话题与思想碰撞等问题式的阅读路径,加深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以阅读为脚手架,以思维为价值链,以空间为赋能场……北京市昌平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静认为,回龙观中心小学通过阅读引领教师教研和课堂改革,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昌平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是一所由农村学校向城镇学校,由传统学校走向现代学校和未来学校的典型学校代表。”她指出,无论是全学科阅读还是跨学科学习,最终都应指向师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

华应龙现场执教《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    学校供图

跳出学科视阈的全阅读育人价值

数学家陈景润住了18年的小房间有6平方米,不过有烟囱占掉了房间的六分之一面积,请问这个房间的建筑面积有多大?小屋里还有两麻袋的演算草纸,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画出这间小屋长什么样吗?小屋进门左侧的单人床,长是1.9米还是2.7米,为什么?如果让你住在这间小屋里,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些什么?

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不但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也让现场观摩教师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数学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华应龙在稍后的微讲座《中国故事让“国数课”自带光芒》中介绍说,在这节课前,他已提前让学生阅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课中,则先组织学生们交流阅读的最深感受,然后带着学生们研究、绘画陈景润6平方米小屋的布局;最后,还特别在教室门口设计了一个用胶带纸贴出的1:1的6平方米“小屋”,并让学生站在那里,想象自己将和陈景润说些什么。

华应龙说,大家可能以前听说过“国文科”,而他之所以提出“国数课”的概念,是想引导数学教师跳出学科视阈,增强数学课的育人价值。他指出,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内容设计要反映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展现数学发展史中伟大数学家,特别是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他们的数学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国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希望这样的‘国数课’,能帮助更多教师突破学科界限,挖掘数学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华应龙说。

研讨会上,全国特级教师陈延军现场执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微讲座《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的课堂》中,从全学科阅读视角,展示了如何将自主学习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全国自主教育联盟实验校会旗交接仪式现场   学校供图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陈丽,从2014年开始参与和推动昌平区的全学科阅读工作。她介绍说,昌平区从绘本阅读起步,经历了整本书阅读、科学阅读、全学科阅读、思辨性阅读等各个阶段的探索,并以阅读为切口带动课程变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她表示,下一步将更深入地探索如何将阅读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连接,并带领孩子们在“行走”中阅读更加广阔的世界。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回龙观中心小学承办,全国自主教育实验校联合协办。研讨会期间,中国屈原学会为回龙观中心小学颁发了自主教育示范校牌。80多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自主教育联盟50多所实验校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采写)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