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研制背景、内容与实践路向

作者:于素梅 发布时间:2024.10.25
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研制不仅为体育教育质量的监测提供重要依据,还能为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使命工程,实现了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建设的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研制背景

1.强化体育评价是国家政策的明确导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评价,“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1] 长期以来,体育评价一直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短板。学校多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来判断体育教育质量,然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十分多元,除了体育锻炼,睡眠和饮食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睡眠不达标、膳食不均衡,单依靠体育增强体质会十分艰难。只有强化专门用于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研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强化体育评价,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才能得以改进,进而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

2.建立等级标准是体育学科发展的持久期待

体育学科过去常被看作“小学科”,甚至被称为“非学科”,其原因之一在于体育课程的建设缺少一套真正评价体育教育质量的标准体系。这导致不同学段之间缺少科学的衔接和系统化教学,也造成了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教学困境[2]。例如,有些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重复学习前滚翻、篮球运球等内容,学习难度缺少进阶,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自然导致体育学科在学生心中形成了逻辑性不强、科学性不够、实效性较差等负面印象。而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不同学段体育课程的衔接,从而破解体育学科长期遗留的低级重复等突出问题。

3.推动教学改革是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

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目前体育教学仍旧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即“一刀切”,把全班学生当作一个学生教,将其运动水平视为等同,尚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无论班级学生有多大差异,所有人学的和练的内容全部统一,自然会出现有些学生学不会,而有些学生感觉太简单等无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现象。因此,为学生专门研制一套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可以将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进行具体的区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才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度,赋能体育教育发展。

4.促进全面发展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永恒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永久的目标追求,体育教育也在其中贡献着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以体育人”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在帮助学生产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塑造体育精神等方面仍有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喜欢上体育课,更不会主动参与运动;很多学生运动能力不突出,无法学以致用,在运动中无法有效保护自己避免受伤;还有一些学生缺乏体育精神,具体体现在抗挫能力差、意志不坚强,缺少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意识品质。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旨在发挥驱动效应,激励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爱上体育,提升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塑造体育精神,从而更加全面发展,更好地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内容架构

1.项目来源兼顾国家文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3],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研制也包含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大类。2021年6月《〈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将基本运动技能定位为必修必学内容,将专项运动技能定位为必修选学内容。[4] 基于此,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将基本运动能力共划分为六个等级,对应不同学段年级,小学阶段每两个年级为一个等级,初中阶段每一个年级为一个等级。专项运动能力则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和新兴体育类六大类运动[5]确定21个项目研制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包含田径、体操、健美操、排舞、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滑冰、滑雪、武术、中国式摔跤、跳绳、蹦床、软式棒垒球、五体球、轮滑、滑板。每个项目均划分为六个等级,由于各学段和各年级都有可能存在零基础的学生,因此各等级不与学段年级相对应,而是按照难度逐级进阶,划分为三期六级,夯实基础期对应一级和二级、提高能力期对应三级和四级、发展特长期对应五级和六级。

2.评价指标兼顾不同项目的特殊性与一致性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制的关键,因为本套标准既包含必修必学的项目,也包含必修选学的项目,且每类选学项目各具特色,所以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尽可能兼顾到不同项目的特殊性和同类项目的一致性。就基本运动能力而言,与学段对应的六个等级以动作组合闯关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和具体测评内容,动作包含攀爬、跳跃、奔跑、投掷、支撑、悬垂、滚翻、负重搬运、钻越等,各等级组合方式不同且动作组合随等级晋升难度加大、动作数量增多。21个专项运动的评价指标也各有侧重,足球、篮球、排球、五体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棒垒球、中国式摔跤等项目评价指标确定为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和比赛[6];武术、健美操、排舞、蹦床、轮滑、滑板、跳绳等项目的评价指标确定为单个动作、成套动作;游泳、滑冰是单个技能、组合技能、竞速;田径是跑、跳、投;体操是技巧、支撑跳跃、双杠、单杠;滑雪是关键动作。

3.测评内容兼顾学段对应性与难度进阶性

等级标准的具体测评内容针对不同项目有所差别。从学段对应性来看,基本运动能力的等级与学段年级有强对应关系,而专项运动能力的六个等级与学段年级则为弱对应关系,前四级包含某项目全部的基本技战术,达到四级相当于掌握了该项运动,因此在专项运动能力测评中定级不定项,小学毕业至少一项达到专项运动能力二级,初中毕业至少一项达到专项运动能力四级,而项目种类不作硬性规定,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运动专长的差异。

就基本运动能力而言,一级至六级的测评内容分别是“爬行+翻越、象限跳、绕杆跑、沙包投准”“臀部支撑转体、跨跳圈、攀爬、沙包投远”“仰撑举腿摆越障碍、双手支撑翻越组合、跨越小栏架、折线跑、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支撑横移、单手支撑翻越+滚翻、斜身引体、折线跑、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远撑前滚翻、负重物搬运、支撑绕圈、跳跃障碍组合、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折线跑、抗阻跑”“跨跳障碍、手支撑绕圈、负重跳跃障碍组合、钻过障碍、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折返跑”。这些测评内容的复杂性和难度均随等级和学段年级的进阶逐渐增加,用于考查不同阶段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水平和提升程度。

就专项运动能力而言,21个项目的运动能力测评内容也是按照难度进阶。例如,足球运动能力六个等级的测评内容无论单个技能、组合技能还是比赛,都呈现着难度和技能的复杂程度逐级提升的特点,如足球等级赛一、二级为5vs5,三、四级为8vs8,五、六级为11vs11,随着各等级比赛人数的递增,赛场上对学生的观测点也增多,逐步加强对学生足球运动综合能力的评估考查。

三、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实践应用

1.广泛的应用场景

无论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是在检验体育教育质量水平上,抑或是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体育教师培养,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等级测评,教师能够准确及时了解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实施更加精准的教学,真正落实“以学定教”,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并不断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第二,在体育教育质量监测方面,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已经开展四轮,监测内容除一直保持现场八项的体质测试外,还在2024年的纸笔测试中增加了专项运动的体育知识。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国家义务教育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增加对运动能力的测评提供直接依据。

第三,在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中考体育中,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应用不仅关系到对学生体育学业发展水平尤其是核心素养培育结果的评判,更与每个学生的学业发展息息相关。体育学业评价重点聚焦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综合评价,其中运动能力可以运用等级标准作出准确评价;中考体育需要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等级标准可以助力中考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开展。

第四,在体育教师培养和组织体育教学技能大赛时,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学生要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师的培养需要提出明确的等级要求,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专项运动应达到的能力等级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大赛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技能大赛都可以将等级标准测试内容纳入大赛活动中,助力更高水平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2.明确的实践要求

应用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推动教学改革、强化质量监测、实施学业评价、完善中考体育、优化师资培养、组织技能大赛等诸多实践性工作需要遵循具体的要求。

第一,读懂吃透是前提。组织开展任何基于等级标准的实践活动需要通过自主研读、参加培训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标准的研制背景、目的意义、适宜对象、内容架构、等级划分、测评方法、达标要求、应用场景等。只有读懂了标准是什么,吃透了标准怎么用,才能有效准确开展实践应用活动。

第二,试行试用是关键。尽管等级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两轮实验工作,但在实践工作初期,实施者仍需要在不同场景应用时进行试用研讨,总结出经验后再继续推广。例如,若在中考体育中引入此标准,需要先制订好新的中考体育具体方案,并对项目选入数量、达标限定等级、中考评判标准等规定相应的试用阶段,试行之后再正式投入使用。只有扎实推进实践工作,才能发挥等级标准应有的推动作用。

第三,总结反馈是依据。在等级标准实施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实施经验,及时查找有待完善的环节,可以决策报告的方式反馈给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相关推行文件中作重要依据;以实施报告的方式反馈给标准研制机构,在3—5年修订完善标准时作重要参考;以分析报告的方式反馈给组织实施单位,在后续完善实施方案中作优化调整等。

3.实践的注意事项

用好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不仅要按照要求稳步推进,还要结合当前实际走出局限,以便于更好地推行。

第一,场地器材的短板会影响测评活动的开展。场地器材在等级标准测评实践活动中是基本条件,其标准化建设对于体育教育质量监测、中考体育等测评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日常教学的测评活动,学校可以就地取材,满足基本测评活动所需即可,但如果连基本测评活动所需场地器材都无法保证,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当给予相应支持,帮助学校完善场地器材建设等。

第二,师资的缺口会影响等级标准的应用。教师在等级标准推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测评的开展和结果的灵活应用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承担。一些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口不利于等级标准的正常推行,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引进补充专业教师数量和加强体育教师培训质量来保证专业师资队伍,促进等级标准的正常实施。

第三,认知的局限会影响等级标准的推行。一方面,认知的局限包含对等级标准的偏见,如不能正确认知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内涵、特征与关系问题,误将运动能力标准当作运动技能标准,甚至当作运动技术标准,进而影响等级标准实施的范围和效果。另一方面,认知的局限包含对等级标准的不重视,不能正确认识到强化标准建设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总之,实施者需要全方面了解并正确认知等级标准才能有效发挥其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ATY008)的研究成果

注释: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2020-10-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 毛振明. 面向未来,久久为功: 新征程校园足球再出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2):141-14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M]. 2021-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 于素梅.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J]. 体育学刊,20244):1-9.

于素梅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4年第17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