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迫切需要,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树牢学生立志报国强国兴国的有力举措。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把握根本点、注重基本点、找准切入点和夯实落脚点四维向度着力,以提升融入实效。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高校思政课;科技创新;报国强国兴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系统阐述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其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应有之义。当前,高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还不够充分,加强这一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自身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增强科技自信、勇担历史使命、立志科技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诉求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树牢学生报国强国之志四个方面来考察其现实诉求。
1.实然之需:立足国内外科技发展大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世界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技实力已然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可以说,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一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着“卡脖子”窘境。这迫切需要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然而,加强基础研究和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人,尤其是培养一大批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高校思政课则关系着创新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可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势在必行。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深入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梗阻,科学回答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着原创性基础研究、科技创新资源体系布局、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思政课是学生了解国内外发展大势的主窗口,是宣传贯彻党的科技创新政策、主张的主平台。因此,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大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展开科学研究,坚定突破我国科技痛点、难点和堵点的信心与决心。
2.应然之要:锚定高校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是立足党情、国情和世情对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等系列问题的重要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国各领域的发展需要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时代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学生关切且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这一重要主题,并对其加以深入分析、解读和阐释,透彻说理解惑,回应学生现实关切;引导学生在科技问题上学会辩证思考,保持政治清醒;帮助学生辨析科技领域的各种思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形成正确的科技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发挥好思政课的功能优势,引导广大学生学习科技自立自强重要知识,领会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断,把握科技发展态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进而不断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必然之举:着眼思政课建设实际,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提高思政课的理论深度、知识鲜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所谓理论深度,指的是思政课要始终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既讲透理论,又讲明政治。这一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我国为什么要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增加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以科技自立自强报国强国兴国。所谓知识鲜度,指的是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变”与“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这一重要论述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立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大势。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把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知识鲜度。所谓实践力度,指的是思政课教师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缺少了小课堂的科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脱离大课堂的磨砺,思政课就缺乏了实践旨向。这一重要论述聚焦“四个面向”,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破除课堂局限,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情。所谓情感温度,指的是与专业知识课不同,思政课是师生间思想进行碰撞、价值进行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情怀要深,做到“目中有人”。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及价值取向,将其融入研究生思政课,不仅要晓之以理,将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讲深讲透讲活;更要动之以情,将其体现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讲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
4.未然之策:聚焦学生现实需要,树牢立志报国强国之志的有力举措
进入新时代,广大学生应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为己任,围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踔厉奋发、笃学不怠,为科技报国强国兴国贡献青春力量,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从来不是轻而易举便唾手可得的,它既需要外部先进思想的灌输,又需要自身的勤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事关科技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富有深厚的哲学思想,闪耀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光辉。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使学生知晓科技发展的知识和观点,深刻认识和理解“科技”其实也是思想承载物的深层含义;又能使学生精准识别并坚决抵制西方国家利用科技手段展开的意识形态“侵蚀”,进而牢固树立科技安全观,切实践行“科技自强,有我必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所指出的:“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对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树牢科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契合了学生科技报国强国兴国的现实需要。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为根本的是要解决如何实现的问题。为此,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的根本点、基本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四维向度发力,不断提升融入实效。
把握根本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着力提升融入的整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论。然而,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是不加区别地整体融入,而是要采取有的放矢、有条有理、分类实施、协同推进的方式,实现整体性融入。具体而言,坚持系统观念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需要在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等作了系列原创性重要论述,尤其是近年来面对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了深入论述,而思政课教师只有系统梳理这些重要论述,深入分析其内涵要义,夯实理论根基,才能打造出具有理论深度的思政课堂。二是要深入探究思政课教材的基本特点,结合不同思政课程的有关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分类分层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成果与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三是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网络思政、智慧思政等多元平台,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教育赋能,充分汲取已有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的成功经验,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教育提质增效。
注重基本点: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教学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强融入的有效性
在谈到如何办好学校思政课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与原则,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而言,一是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识,还要有坚定的信仰;不仅要将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知识讲清楚,还要将科技自立自强的政治属性讲透彻。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政治性,就是要将科技自立自强的立场和方向教育放在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位置,坚持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指引学生,让学生深切体会我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来之不易,使学生深刻领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科技事业所展现出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引导学生认同党的决策并拥护党的主张,坚定不移地紧跟党的步伐。二是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指导原则、实践路径,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要通过理论阐释教育广大学生不断汲取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恪守科技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关注现实生活、看待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如科学技术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时,逐步养成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将这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互联网+教育”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式实践研学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找准切入点:准确把握课程特点、重点和难点,不断强化融入的精准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要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必要明确这一重要论述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学切入点。高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政课各有其特点。因此,要结合各自教学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地融入提炼的教学资源,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层进阶地解读,以不断增强融入的精准性。下面就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几门课程作简要分析:一是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而言,该课程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中有关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方法论融入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教学中,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有关论述融入社会基本矛盾的教学中,将科技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唯物史观的教学中。二是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而言,该课程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中有关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融入“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学中,将科技创新思想融入“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的教学中,将科技互惠共享、科技伦理和风险防范的有关论述融入“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和“建设法治中国”的教学中。三是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将党的百余年科技创新历程融入该课程的相关章节。重点可在“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科技强国”等内容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成果。四是就博士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而言,这门课程可开展专题教学方式,重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理论成果与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
夯实落脚点: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育人作用,持续推进融入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在融入的过程中,既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知识讲清楚,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在价值引导、品格塑造和实践养成等方面的铸魂育人作用。在价值引导方面,要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性,加强政治立场导向教育。主要而言,就是坚持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指引学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才能深化其对党的信赖,坚定跟党走的信心,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在品格塑造方面,要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性,加强思想品德启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自立自强理念,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人民立场,形成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大德,修好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崇尚文明的公德,践行自律自强、宽厚待人、勤劳善良的私德;同时引导学生破除发展科技仅为己所用的狭隘思想,树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同思想,以正确认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逻辑。在实践养成方面,要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性,加强向善行为塑造教育。一是要通过理论阐释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态势,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挑战杯、创新论坛等,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二是要采取多样化方式教育广大学生在养成科学、文明、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科技行为的同时,勇于向损害科技健康、破坏科技发展、扰乱科技秩序的不良行为发出挑战、展开斗争。三是要充分发挥其日常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评价自我,使之不断地加强学习、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进而以更好的自我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XJSJ2307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徐礼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珊珊,华中师范大学】
(原载2024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