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名师名校长等教育领军人才如何更好培养?专家指出——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要反哺于实践

作者:王家源 魏海政 发布时间:2024.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家源 魏海政)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境界、素养、能力决定了教育的未来,决定了每个孩子的未来,对这支队伍的培养如何转型升级?10月10日,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名师、名校长代表齐聚齐鲁师范学院,共话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问题。

担任校长以来,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培训,一线校长最期待什么样的培训和活动?在他看来,一是构建一个能静心阅读、思考、实践的情景场,在专家的带领下把教育经典著作读精读透。二是通过与自己对话、与专家对话,在对过往经历梳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理性的生长点。三是深度考察一批典型学校,站在一定高度上寻找走向教育家型校长的答案。四是走出国门深度学习与交流,了解教育新的潮流与方向,帮助打开办学的思路。

“校长们尤其要面对真问题,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值得借鉴的实践解决方案。”唐江澎说。

这番话引起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的共鸣:“对教育领军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设计、成果产出到底应该是什么?如果每个参与培训者都能形成系统的本校解决方案,将极大推动全国学校的发展。”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史建筑从社会学中“附近的消失”现象分享道,“向上”提取提炼、“向西”学习借鉴固然重要,但一线教师的资源与优势正是身边和附近。他介绍,多年来,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做科研的原则就是从身边鲜活的实践出发,研究日常的困惑和问题,再把研究成果反哺于日常实践,形成一个循环往复、持续提升的过程。

作为培训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瑾瑜发现,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这一职后问题也反映出教师职前培养的不足,因此要强化职前职后一体化思路,在职前加强教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表示,齐鲁“三名”建设工程的20年是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也是引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将20年来的亮点做法、经验不足等进行系统梳理,把所有参与教师培训项目人员的作用发挥好,同时制定名师培养的评价指标,更好地助力人才培养。要做好后20年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进一步做好未来“三名”建设工程道路设计和规划,解决好前路“怎么走”的问题。

站在齐鲁“三名”建设工程实施20年的节点,作为承办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也在思考如何深入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如何深化业务研究,如何以教师职后培训反哺师范生职前培养,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探索新路径,这都是我们应该回答、破局的问题。”

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工作近30年,于京天一个很大的感受是,现在几乎穷尽了所有培训形式和方法,但效果有好有差,“其中有一个‘规律性’问题。学生的成长有规律,成人的学习和成长也有规律。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要把握规律,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学习和成长特点,针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系统设计。”

什么是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和关键环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看来,一是要到大学里静心学习,二是要在岗位上认真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成长,三是要到国外开阔眼界,在发达国家现代教育的场景中有所体验和感悟。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龚孝华看来,个性化培养是必须坚持的方向。“个性化培养凸显了诊断的重要性,诊断是培训专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通过诊断确定培养对象未来的发展路径、需要的培训资源以及成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更多校长和普通教师成长,这应该是评价培训项目的最终标准。”于京天说。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