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品德培养的奠基阶段,是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在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爱国情怀,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幼儿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幼儿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社会各界备受关注,幼儿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面对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实践中仍存在教育理念有待提升、教育资源和形式单一、家园社联动教育缺乏等诸多问题。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前儿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发挥隐性育人功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设普通话育人环境。幼儿园每天开展“国旗下讲话”、“经典诗文诵读”、餐前播报、午休前故事、“雏鹰小广播”等活动,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在普通话宣传周,按计划开展“推普小宣传员”、“童语童音,童言畅享”童话剧展演活动、“说普通话颂中华情”诗歌会等活动,要求幼儿入园后用普通话交流,鼓励幼儿离园后也用普通话交流,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依托幼儿园环境创设文化开展教育,营造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氛围。一是创设好幼儿园大环境。比如在院子、门厅、楼道、楼梯等地方,布置一些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墙饰、挂饰、展板等,并将幼儿和亲子活动的相关美工作品投入其中,发挥好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是各班活动室的环境创设突出爱国主题。在开展爱国教育内容时,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素材。如开展活动创设“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石榴籽抱一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墙,通过幼儿的亲身参与,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三是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教职员工相亲相爱、温文尔雅、团结友爱、爱心护苗的言行举止,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良好精神环境的一部分。
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融合。在幼儿入离园时,播放一些爱国歌曲,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是中国的孩子》《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华孝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悯农》等;带领幼儿唱关于民族团结的儿歌、念关于民族团结的歌谣、做关于民族团结的手指操;在晨间操和午间操环节,进行“民族健身操”“中华孝道舞蹈”锻炼,结合民族舞蹈元素和孝道文化元素,让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发展。幼儿进餐前开展新闻播报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国家和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午睡前鼓励幼儿进行故事或旅游见闻分享等。在一日生活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开展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尊师爱生”“以礼待人”优良传统,真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培植。教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创设有效的教育情境,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我的名字”“有趣的汉字”“骄傲的中国人”“各种各样的纸”等主题探究活动。美工区投放传统民族服饰制作、扎染、文房四宝、中国画、版画、中国地图拼图等材料。阅读区投放《七夕的故事》《我们的祖国真大》《团圆》《中华孝道》《灶王爷》等绘本。表演区投放各民族服饰、家乡的民族服饰、茶艺文化服饰和材料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游戏中落实。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作用。教师和幼儿做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游戏,比如:创编《打年兽》《龙抬头》《赛龙舟》,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等;开展“卓小厨开灶”美食活动,让幼儿体验包粽子、包月饼、包饺子、包藏包、捏糌粑等饮食文化;开展“T台我来秀”的民族服饰展演活动。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与课程的融合,让幼儿角色扮演感受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更加多元化。
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爱祖国 爱家乡 爱幼儿园”“了不起的中国人”“红红石榴籽”“我们都是一家人”等系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纳入主题教育活动计划,并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举办“石榴籽抱一起”幼儿美术作品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亲子艺术作品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文化血脉”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感受和传承红色精神,让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看得见、摸得到,以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举行仪式典礼和重大活动,让幼儿接受洗礼。开展“童心向祖国,国旗伴成长”幼儿园升旗仪式,用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组织开展“润红色童心 传幼儿之声”红色经典亲子阅读打卡分享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发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厚植幼儿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持续开展“讲党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故事分享活动,引导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六一前夕例行举办“党润童心 童心向党”主题系列庆六一文艺汇演和美术作品展;7月初例行举办“开蒙启智 礼润童心”主题毕业“开蒙礼”活动,通过仪式化的开蒙启智,让幼儿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对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维和审美,是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根与魂。幼儿园常态化开展好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的系列活动。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结合二十四节气,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及内容,通过诵读《节气歌》、清明节踏青、冬至包饺子等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传承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10·25”抗美援朝纪念日、“12·13”国家公祭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弘扬爱国精神和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家园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中,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幼儿园发挥好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一是幼儿园通过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美篇、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宣传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好“小手拉大手,团结心连心”“小手拉大手,共唱一次国歌”“小手拉大手,共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在孩子心中播种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家长心里。
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是睡前亲子阅读打卡,分享故事内容和读书感受,让家长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魅力。二是积极完成幼儿园制定的周末亲子小任务,比如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孝道、忠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踢毽子、颠乒乓球、滚铁环、捡石子、跳皮筋、抽陀螺等传统民间游戏,丰富幼儿及家长的精神生活,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家长利用假期带领幼儿参观我国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挖掘并利用好社会资源协同育人。利用社会资源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点为敬老院和环卫工人送去祝福和礼物;邀请武警教官来幼儿园开展国防知识宣传教育;主动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展演活动。家园社协同育人,有利于社会调动优质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实现共建共育共融。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让幼儿从小树立起尊重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观念;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梁君玉系甘肃省卓尼县桥南幼儿园副园长,卓玛草系甘肃省甘南州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吴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