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高质量的阅读

——第十七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在兰州举行
作者:郜云雁 发布时间:2024.07.2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兰州市东郊学校学生正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吉忠兰现场执教整本书《小鹿斑比》读后交流课

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语文教师刘颖(左)现场主持科幻小说《时间机器》教师读书会

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语文教师徐世赟以《文学有光 读写有法》为题作主题演讲

参会学员通过分组研习深度参与现场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郜云雁)7月15日-18日,由亲近母语、《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十七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在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举办。此次研习营在多位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围绕整本书和科幻作品教学、古诗教学的基本范式、基于本土文化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现场教学展示。第二届点灯人素养大赛培训活动同期举行。

2022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很快就变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吴欣歆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技能并不是天生的,需要一系列的刻意练习。同时,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作品的完整性,从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和成果展示,最终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高质量的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一整套结构化、系统性的教学策略,更需要深度理解那些被反复研读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将这些作品与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需求相联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完整部作品,还要引导他们养成重读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为什么有些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千百年过去了,仍被后人欣赏和流传?因为这些作品写出了人类的集体情感和体验。”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以《谈杜甫对盛唐七绝风格的发展》为题,通过大量诗句的对比和解析,用其独特的古诗解读方式,生动讲解了七绝在教学中的美学问题、容量问题和截句问题,为现场教师叩开了一扇鉴赏古典诗词的大门。

黄晓丹曾师从于古典诗词教育大家叶嘉莹,她擅长于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和现代心理学对古诗词进行解读。她发现,最近10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描写能力”快速失去的现象。她认为,描写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学训练,而文学训练可以让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和自由。她鼓励现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描写性”训练和表达,恢复语言文字的“尊严”。

国家博物馆出版中心总编辑、2024年“文津奖”提名图书作者曾孜荣,以《去敦煌探窟:五彩缤纷的壁画艺术》为题,带领现场教师穿越时空,体验流传千年的敦煌壁画艺术的魅力。他结合大量的石窟壁画,探讨艺术、历史、文化等学科在中小学中的跨学科教学路径。他指出,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地拼凑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

兰州市东郊学校以其“书香校园”建设而闻名,致力于优化阅读教育生态,培养学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此次研习营,还特别安排了对这所特色学校的深入参访。甘肃省教科研特聘评估检测专家、兰州市东郊学校校长马军祥,以《立校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题,介绍了该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经验。

据国家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兰州市东郊学校党总支书记朱文龙介绍,该校自2015年开始,全方位、系统化地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经过近10年的发展,学校已从制度保障、阅读课程建设、专业化师资培训、家校共育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在6年的小学生活中,保质保量地完成960首经典诗歌诵读,112本经典图画书和30本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共计500万字)。我们致力于让孩子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朱文龙说。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