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为牵引 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

作者:孙志良 发布时间:2024.06.1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 “政治要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与立德树人工作发展紧密相连。天津以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配备、创新培养机制、改革评价考核、聚焦课程教学,全方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建设,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工作实效。

◎关键词 “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政治要强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立德树人工作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体要求,首位即“政治要强”,这是由思政课的课程属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就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有着强大的政治定力、坚定的政治信仰、严明的政治纪律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的核心要素

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排在第一位的能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三者居于政治能力的核心地位。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核心要素的界定,既要把握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一般要求,又要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要求,明确其特殊性。

1.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判断力

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自觉做到胸怀“国之大者”,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铭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光荣使命,增强遵循“六要”标准提升自身素养的政治自觉,坚决同错误思潮、错误言论作斗争,敢于揭露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的迷惑性、欺骗性、虚伪性,引导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2.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领悟力

对思政课教师而言,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好扎实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3.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执行力

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要严格按照“政治要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秉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持之以恒深化思政改革创新,严格遵照“‘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教导,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的价值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更为紧迫,更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全心投身立德树人伟大事业。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必须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始终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面对一些思想困惑,缺乏社会阅历和现实辨别力。当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互动更为广泛、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态势更为复杂、激烈。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思政课教师如何站稳政治立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是一个极端重要的课题。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准确把握教育强国本质,充分认识教育强国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站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赓续红色血脉的视角理解自己所承担的光荣使命,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课题。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必须锤炼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政治要强”之所以为首要素养,是由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以及思政课教师“思想引路人”的角色定位决定的,同时它也是做到另外五个“要”的必要前提。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坚韧的政治定力、坚强的政治担当,才会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传道情怀、真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仁爱情怀,才会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才会主动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来讲好科学道理,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才会严格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才会养成堂堂正正的人格,并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政治要强”意味着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有了更高期许、提出了更高标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锤炼才能实现。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必须坚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信仰。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思政课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不断加强。但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政治敏锐性不强、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定力,在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中更加明确“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理论逻辑、时代价值,增进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敏锐性,不断养成从政治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意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精准分析现实问题,精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此同时,才能更好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风险考验面前站稳政治立场,有效抵御风险诱惑,明辨“什么该做、怎么做”,明确“什么该讲、怎么讲”,在教学中有力批驳错误思潮、正本清源,用科学理论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用真理力量驱散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阴霾。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

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就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建设,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配备、创新培养机制、改革评价考核、聚焦课程教学。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导体制

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强化政治担当,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整体谋划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改革,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有效性。

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要求,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级教育部门,应该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对思政课的统筹谋划,既要抓重点、破难点,也要全方位、成体系,把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提高放在关键位置,构建涵盖思政课内容供给、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育人共同体、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机制保障等的全面建设方案;建立健全思政课建设的“一盘棋”统筹协调机制、“一揽子”工作推进机制、“一体化”协同落实机制;按照“三个第一”的理念,即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第一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第一学科”,把思政课建设成“第一主课”,形成“三个第一”整体推动机制,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提升,更离不开各级党委的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深入完善省、区、校、院领导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制度,把思政课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负责同志带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组织体系,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领导、学校党政领导进校园讲思政课、开展思政工作的任务职责,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严把入口关,加强配备选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要从严把入口关开始,从源头处杜绝风险,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把“政治要强”摆在教师配备、选聘标准的首位。

严把入口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把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严把“入口关”,制定出台有效管用的制度,要求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为中共党员,且在思政课教师的选拔考试中,将师德师风、政治能力、政治意识等内容作为选聘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入口”处坚决杜绝政治不合格风险存在。每年开展大中小幼思政课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将岗前培训作为思政课教师上岗必要条件,将政治能力建设作为培训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抓实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提升。

严把配备关。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将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抓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国家规定标准落实落地,把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作为高校、地方教育部门党委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思政课教师开放流动机制,鼓励政治能力突出的人员从事思政课教学。积极鼓励学校聘请能够胜任思政课教学的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社科理论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

3.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发展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从加强实践锻炼入手,强化过程培养,把政治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完善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机制,根据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特点,依据思政课教师教龄差异,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素质能力培养体系,细化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

加强实践锻炼。大力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出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按照“选任使用一批、服务基层一批、实践培养一批”的原则,加大力度从思政课教师中选拔培养领导干部,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方式,拓展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将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成领导干部的政治摇篮。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实践锻炼计划,让思政课教师在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中,强化政治意识,规定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须有城乡社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实践锻炼经历,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能力,着力培养为学、为师、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强化过程培养。建立全流程阶梯式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构建以思政课教师教龄为基本脉络,形成岗前培训、“传帮带”培训、全实景进阶培训、磨课练兵、骨干研修、高级研修逐级递进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和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专题设立思政课教学改革攻关课题和一般课题,举办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骨干培训、高级研修,常态化组织教师深入延安、遵义、兰考、井冈山、红旗渠、浦东新区等革命圣地或改革开放前沿地开展研学考察,拓宽教师视野眼界。

落实待遇保障。按照生均经费机制统筹安排思政课教师培训经费,将思政工作岗位绩效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吸引优质人才投身思政课建设。强化职称“破五唯”,调整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努力实现没有理论课题、学术论文就可达到正高级职称评聘条件。聚焦教学导向,明确思政课教师教研成果在职称评聘时高于学术成果,将发表在党报党刊上的思政文章按照高水平期刊对待,将思政课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思政岗位奖励绩效发放最大权重,引导思政课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研究和理论宣传上。

4.改革评价考核,创新退出机制

当前,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要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利用考核与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重点考察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引导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政治能力,筑牢政治红线底线。

深化评价改革。以教师切身关心的评价考核为切入点,深化评价体系转变,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切实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更加投入教学、钻研教学、安心教学,突出教学成效。在引导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综合素质,强化政治素质。将政治能力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指标,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将至少一年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生社团经历,作为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促进思政课教师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政治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制定退出机制。出台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听评课,将评课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发展的重要依据。创新思政课教师动态退出机制,对出现政治问题的依法依规严肃清退,对教学态度不端正的予以谈话警示,对评教连续排名靠后的实施动态退出,通过稳步、慎重的退出机制改革实践,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活起来”,在政治能力提升上“强起来”。

5.聚焦课程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聚焦思政课教学质量,抓实思政课教学实效,以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反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成立磨课练兵中心和思政语言能力表达训练中心,开展千堂“拿手一课”展示活动,邀请理论专家、演讲大咖、顶级辩手领衔组建“教练团”,主讲教学法特训营,在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建强网络思政名师队伍,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引导思政课教师通过创作动漫、音乐、短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开展网络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作用,瞄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组织名师开展教学观摩,举办“手拉手、磨金课”及系列教学研修活动。发挥网络媒体作用,通过打造“同学去哪里”“海河上的大思政课”“初心映照新时代”等全媒体思政课,让思政课教师在网络育人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内驱力,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能力。

加强教学研究。指导高校独立设置思政课教学科研单位,坚持“马院信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做大做强马院阵地联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融合互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化背景、学科意识,打造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提升的优质学科平台。共建共享思政课实验室,通过打造中外制度比较、红色影视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廉洁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等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有组织”编写高质量思政课教学案例,丰富教学资源,教学相长,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自我教育,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

【作者孙志良: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原载2024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