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2024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行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焦小新 发布时间:2024.04.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4月11日-13日,2024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70所中学100多位校长和教师齐聚一堂,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共同推动中学-大学育人目标融会贯通,同频共振。

图片

会议现场

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丹·谢赫特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陈拥军,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等领导和嘉宾分别做专题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以校长龚新高针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初探”做主题报告。

“教育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面向在场各位辛勤的育人者,丹·谢赫特曼教授不禁感叹。他在致辞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世界进步之源,只有创造才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从幼时与恩师的相处故事,到多年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丹·谢赫特曼教授循循善诱,勉励教育工作者们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天赋与热爱,指引他们树立终生不渝的科研追求。

谈及中学阶段如何平衡“科研兴趣和学业压力”时,丹·谢赫特曼直言,“二者并不割裂,而是相融的。”他鼓励教师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概念,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不断引领他们延伸思维的边界。

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陈拥军指出,交叉科学已成为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的重要途径。他敦促科研者培养系统化、融通多学科范式的思维方式,构建对事物多维度的理解。他希望有更多教育者适应时代的紧迫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其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指出,中国教育正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转变,对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充分肯定了广以在创新队伍培育的成效,并希望更多中学及学生能够走近广以,领略这所学府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从广以走出去的人才,都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图片

会议现场

广以校长龚新高表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提升,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主题发言中,他进一步阐释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强调对待研究要有“追根问底”的态度,才能真正推动科学素养的提升。“广以的教学鼓励奇思妙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容忍失败。”引进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创新基因,根植中华大地,广以持续优化科创人才培养思路,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澎湃活力。

广以常务副校长David Gershoni表示,作为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中国校区,广以沿袭本部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提供国际一流的教学环境,迄今已走出三届本科毕业生,其中80%的学生前往全球顶尖大学深造,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广泛认可。

广以副校长林丹明指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改善理工科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他以广以本科生的科研成果汇编为例,解读广以着力科研训练、注重培养成果的教育理念,引起现场众多教育实践者的共鸣。

图片

会议间隙,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广以校园的各处景致。

从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到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2024届本科毕业生李晖泓正是在广以实现了“逆风翻盘”。他表示,广以优越的科研环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满满一页的科研履历”更助力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广以学子的硬核能力来源于硬核课程。”大半年的学习下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一学子陈明晰对广以的教学内容赞叹不已。自从招生咨询了解到广以,他便被这所学校“专精”的态度折服,在心中埋下逐梦的种子。进入大学,他积极向外探索,牵头成立科研社团,入读首个学期就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迈出梦想启航的坚实步伐。

会上,多位嘉宾围绕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畅谈经验与建议,为中学与高校之间的“贯通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实招、解难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