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张志勇委员: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作者:焦以璇 发布时间:2024.03.04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难以忽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建议,加快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张志勇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在于物质生活的进步与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成长不协调,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唯成绩、唯升学的功利主义教育政绩观和新冠疫情影响等。

为此,张志勇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一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护航机制。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作为中小学立德树人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基础、最根本的是为青少年提供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把是否全面贯彻落实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课程要求,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一票否决”的刚性指标。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限期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健康教师,为县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开齐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

二是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家社协同辅导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推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每学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和学校、家庭协同辅导机制,学校对心理高危学生要制定“一生一策”干预方案。

三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卫联合会诊、干预和康复机制。由卫健部门委派专业精神医生担任中小学卫生副校长,为患有严重心理疾病、需要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的学生,开具专业诊断和转介证明,指导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到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机构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和社会组织、家庭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四是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察机制。将预警发现线索第一时间推送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干预,建立高危心理学生“预警研判—流转办理—盯办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形成网警发现、公安抢救、教育—医院联合干预治疗、社区康复、及时复学一体化心理高危学生保护体系。

五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协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联动机制,将落实相关职责情况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考核、巡视巡查、调研督查等范围。强化条件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和医师队伍建设,健全针对心理疾病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技术保护儿童战略,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技术标准进行前置审查。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