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哈尔滨电机厂,作为在‘三大动力’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我国最早的发电设备研制中心,这里的大国装备、工匠精神让我真切理解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涵义,也深深感受到年轻一代身上的责任。”日前,在哈尔滨电机厂上完思政课的东北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王晨说。
为了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拓宽教学“半径”,依托哈尔滨红色教育资源和“共和国工业长子”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化实践教学和实景体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体验的思政课”。课堂先后“搬”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电机厂等地。
“把思政课‘搬’到有70多年历史的央企,不仅可以充实思政课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中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思想意识。”授课教师解艳波表示。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活体解剖、手榴弹实验、冻伤实验……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陈列展品,深刻诉说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惨无人道,很多学生难忍泪水,为无辜的殉难者感到不平,为侵华日军的罪行而愤恨。授课教师于欣说:“思政课是触动心灵的课程,不能停留在知识表面,只有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地感染他们、打动他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我们把课程放在博物馆,课就‘活’了,结合这些实物展品、历史资料,老师可以把道理讲深讲透,学生更能感受到家和国的关系,很多学生都表示,要将悲愤的心情化为实际奋斗的力量。”
以事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校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场”,让思政课在理论讲授与文化浸润、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中有机结合。“我们将持续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搭建‘大平台’,让思政课‘厚’起来;构建‘大格局’,让思政课‘强’起来;依托‘大课堂’,让思政课‘热’起来,打造东林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曹曦 通讯员 孟姝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