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沈建忠委员:立足实践立足中国进行科技创新

作者:梁丹 发布时间:2023.03.0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动物医学研究实际上既和动物有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带来了一份关于人兽共患病如何在动物源头防控的提案,“今天我们面临的一些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比如冠状病毒,都需要把动物这个环节搞清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很重要。”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到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再到如今更广阔视野下的兽医公共卫生研究,纵观沈建忠3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他始终将国家需要、产业需求作为自己不断攻坚克难的动力来源。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对外贸易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兽药残留超标,一些从我国“走出去”的动物性产品出现被进口国退回甚至要求就地销毁的情况。

“当时,这些产品在国内比较紧缺,我感到很痛心。”沈建忠回忆道,由于价格高昂且缺少同类竞争,国外的药物残留检测产品不仅垄断了国内市场,还大大加重了中国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的负担。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动物源性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这么重要的检测领域,我们必须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上打破国外垄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沈建忠团队及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市场中,国产技术和产品占比已达到80%以上,而国外产品占比则从最初的90%下降到现在的20%以下,养殖户及食品加工企业的检测成本也从曾经的一个试剂盒数千元降低到了几百元甚至更低。

细菌耐药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人的耐药细菌感染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动物。抗菌药物的超时、超量、超范围使用是导致耐药性产生与传播的主要原因。在畜禽养殖这一环节,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残留及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瞄准细菌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研究方向,沈建忠及团队持续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2015年,他们的一项科学发现揭示了黏菌素这一重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传播风险,为我国和世界多国调整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今,欧洲药品管理局调高了黏菌素使用的风险级别,我国以及泰国、日本、巴西、印度等国已经停止将黏菌素作为畜禽抗菌促生长剂使用。

“相比其他行业,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周期更长、相对也更辛苦,更重要的是要能守得住寂寞。”在沈建忠看来,随着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科技先行的支撑作用在不断凸显。“动物医学领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动物医学的重要性,和我们一起投身动物医学科学的研究,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记者手记】

随着近年来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感染等重大传染病的肆虐,今天,“同一健康”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认可。动物和人类共同栖息于地球家园,是难以分割的命运共同体。采访中,沈建忠院士有些忧心,日益频繁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已经显露出我们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上的脆弱性。动物医学领域研究不仅要防控疾病,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而且要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方面作出贡献。而总结沈建忠30多年的科研路,无论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还是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领域研究,他始终把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健康作为自己研究的初心使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为保障食品安全,沈建忠带领团队在动物源性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2021年沈建忠担任院长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新设了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面向动物源人兽共患病、微生物耐药、食品安全等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方向,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

采访中,沈建忠特别提到,今年他和团队在海南的新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聚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减少抗生素使用技术及产品创制等关键科学方向进行攻关,致力于将关键技术和产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梁丹)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