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在线课程平台推动在线教育十年发展的研究与展望

作者:韩筠 发布时间:2023.02.23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慕课在我国已发展十年,积极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课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是在线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在智慧教育的新生态中,新技术赋能的在线课程平台的迭代升级将为构建新型教育服务模式、推动管理创新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慕课;在线课程平台;智慧高教平台;智慧教育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快速发展。慕课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深刻变化,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深度融入教学,掀起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与此同时,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也始终相伴而行,支撑幕课的学习、应用、推广,提供信息时代教育服务模式,推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我国慕课的兴起与发展脉络

我国慕课的兴起既有赖于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我国在线课程发展史的必然结果。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发展始于2003年,历经了国家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等四个主要阶段,时近二十年,从弱到强,从“重建轻用”到“建以致用”,体现着政策领航与创新牵引,遵循着教育规律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清晰地呈现出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的互动互促关系。

2003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阶段。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五一流”为核心原则,截至2010年,全国共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

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进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阶段。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采取网络传播的开放形式,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这时期全国累计上线992门视频公开课、288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看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已经兼具了“在线”和“开放”的特征,为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诞生作了前期探索。2012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先行先试,陆续在国际知名慕课平台开设慕课,掀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界一场“悄然的革命”,开启了我国慕课的发端,称为“中国慕课元年”。2015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和课程平台建设,提出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成为我国慕课建设的总指导。

2019年4月教育部召开中国慕课大会。会议关于《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慕课》的报告和《中国慕课行动宣言》的发布,推动我国慕课发展进入新阶段。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线上一流课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推荐类型之一,列入“双万计划”,并提出“构建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类别更加全面的国家级精品慕课体系”,明确了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线课程平台的发展与运行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针,2012年以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网为首批的在线课程平台陆续开发运营。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国建成综合类和专业类高等教育公共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并于2020年在教育部倡导和支持下推出“爱课程”“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进一步推进了慕课与在线教学的“建、用、学、管”和中国慕课的“出海”。截至2022年11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3.52亿人次,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慕课发展十年中,平台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载体和渠道。其中,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始终走在平台建设发展的前列,积累了一万三千余门慕课,探索了平台推动高校在线教学的模式和经验,已成为迄今我国规模最大、服务高校最广泛、课程数量最多、注册学习人数最多的在线课程平台,是我国十年慕课发展、在线课程运营的有力见证和典型代表。

1.以内容质量为核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课程体系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始终坚持为高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及在线教学服务,以优质的课程平台推动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方略,致力于优质教学内容的重构与互联网传播。我们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先、应用至上”的理念,密切跟踪高校教改需求,紧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从课程选题到课程内容层层把关,集聚名校、名师、名课,打造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基础与前沿并重、兼顾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在线课程体系,为保障高校在线教学的资源内容储备丰富的“仓石”。

2.以服务质量为内涵,构建“系统化、全场景、创新性”的在线教育服务体系

当前,我们坚持紧跟国内外信息技术及课程平台建设的最新发展,瞄准中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变革需求,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与功能优化,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在校内课堂教学的多模式应用,形成了“云+端”的网络教学空间,构建包含优质课程及学习资源、在线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在线教学实施与评价管理支持、教学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保障与技术提供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在线教学服务体系。

3.以赋能教师为抓手,促进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教师是教学实施和教学创新的核心。十年来,我们与高校教师紧密联动,从慕课建设理念、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信息素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帮助高校教师进行慕课建设与应用。同时,研发智慧教学工具“慕课堂”,提供MOOC+“慕课堂”、MOOC+SPOC、“MOOC+SPOC+直播工具”等多场景的组合教学方案,支持教师根据实际场景灵活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效率,优化在线教学质量,以教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

4.倾力保障疫情教学,推动中国在线课程走向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爱课程以实际行动助力高教战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推出优化的混合式教学解决方案,积极支持高校的在线教学,与此同时,爱课程国际平台也向全球学习者开放,成为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新冠疫情期间面向全球推荐的在线课程平台。

国内其他在线课程平台也积极投入“疫情教学”的浪潮,作出重大贡献。截止2020年2月2日,全国22家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向高校开放2.4万余门在线课程资源,仅2020年春季学期,帮助108万高校教师开设在线课程110万门,服务2259万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平台方们共同努力,构建了由在线课程及学习资源支持、在线教学平台及教学服务支持、教师在线施教支持、平台运行与网络安全支持组成的新型教学支持体系。

智慧高教平台的建设开启平台发展的新里程

2021年以来,全球数字化时代以响亮的声音渐行渐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成为时代呼声。为满足这一需求,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作为该战略的核心举措,决定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承载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及高校学生就业全学段、全链条的数字教育任务。“智慧高教平台”作为其中的重要平台,实现以优质课程为硬核,升级叠加新的功能、大幅扩充新的数字教育资源,建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大的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

智慧高教平台以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推动理念更新与教学变革的升级。平台建设以“需求导向、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为宗旨,着眼于“建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打造国家级平台。建成的智慧高教平台具有“网络天下名家好课”“优质资源全国共享”“慕课出海领跑世界”和“智能管理精准防范”四大特征,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友好的在线学习服务。

智慧高教平台推进海量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促进教育数字化协同,成为了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国家高等教育平台。平台汇聚中央、地方、高校和国内20个主要在线课程平台的优质课程及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师教研、研究生教育、美育劳育、“创客空间”、院士讲堂等多种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了全国高等教育在线资源的便捷获取、高效运用和智能服务,为智慧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渠道支撑。

智慧高教平台的建成和应用,是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在数字时代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进入到历史新阶段。

在线课程平台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作用与贡献

在线课程平台作为慕课和数字教育资源呈现和运营的载体,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构建教学新形态的关键组成。十年来,平台方支撑了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平台促使高校把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1.平台通过推广和运营慕课,推动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平台以慕课为牵引,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其演化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教师基于MOOC和SPOC,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打通线上、线下课堂,促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由线下向线上、课内向课外转移。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呈现内容,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深化拓展、应用创新和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习内容,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关注重心,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平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课堂革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将课前在线教学、课中互动和课后测验各环节联结起来,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闭环,一站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而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基于自建在线课程或使用其他教师已建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讨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小组式学习,形成在线课程+课上习题、在线课程+技能实操、在线课程+案例研讨、在线课程+小组项目等多种基于在线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率。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已达约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方案。

3.平台研发、应用智慧教学工具、助力构建智慧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课堂教学更为便捷。各高校纷纷加大学校信息网络环境、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等建设力度,形成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式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空间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教学工具不断涌现,这些数字化教学工具支持了师生加强教学互动,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教学管理,提供多种课堂互动场景,真实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及学习数据,为数字时代教学范式的改革提供了智能化、数据化支撑。

4.平台促使数字时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发展变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使用者转变。教师从关注教学结果到更关注教学过程转变,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数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从教育者向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转变。

5.平台助力技术赋能的教学评价的精准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可借由整个教学过程的数据,重视过程性评价,形成更科学、更立体、更精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通过对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数据进行全景监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诊断,既能全面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又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依据数据分析与诊断结果,实时干预学生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开展“规模化下的个性化”教学。教学评价转向“用数据说话”,支撑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和迭代更新。

从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中平台的新使命

慕课的学习和应用成为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有力举措,创造了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养新范式。在线教学引发的“学习革命”将推动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教育信息化最终是要推动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平台责无旁贷再次担起新的历史职责。

1.践行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担当

一方面,关注在线课程平台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支撑下的混合式学习空间的变革。未来的混合式学习空间,涉及学校真实学习空间的改造升级,虚拟学习空间的优化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融通互联。另一方面,关注如何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反馈、共享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数据的价值。用户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所有平台的关注和高度重视。课程和平台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学习者和学习行为这一核心要点而开展,警惕滥用技术。始终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破解教学痛点,助力高等学校提质增效,真正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实施。

2.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生成教育服务新模式,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以优质的“慕课+平台+服务”与高校和关联体系协同,平台要成为教学实施与创新的有力支撑。在线课程平台可以依托互联网推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的汇聚整合,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对成绩通过的学习者授予公认的学分,实现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探索多方协同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建设“需求牵引、数据驱动”的在线教学应用与管理体系。

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改革慕课建设与应用模型,实践交互操作。通过建设数据中台为高校教学提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实现学情诊断、异常预警和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探索高等教育全域数据的集成,推进教育数据治理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3.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终身学习体系

数字时代,互联网空间与传统的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不断融合,为构建满足信息化时代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在线课程平台可充分调动慕课等在线课程的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性、行为数据性和供给多样性特征,打破传统教育与智慧教育的边界,为它们创造更多合作空间,基于泛在学习环境创设多元在线学习场景,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平台还可升级慕课和精品在线课程的广泛应用和共享,以推动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型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4.增强融合协作,共建高等教育新生态

慕课的建设与应用,联结高校、平台、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教师、学生个体,各方既是资源、技术和服务的提供方,也是资源的共享者,需要进一步通力协作。要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整合,需不断凝聚各方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课程与教学服务。利用平台、智慧工具以及应用程序等创建动态的虚拟学习全场景,升级迭代平台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各平台要积极推进深度开放合作,建立相关要素的统一定义、统一标准、统一评价体系,实现互联互通,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育与学习空间,为学校、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更佳的跨平台学习体验。平台间要探索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整合,从合作、协同到共同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吸引更多的高校、企业、个人积极参加,从而为各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课程与教学服务。

【作者韩 筠: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教育部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慕课联盟联席会指委会副主任】

原载2023年第2期《中国高等教育》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