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矢志旱区农业高效用水 倾情教学一线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2.09.0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一路走来,一份份荣誉和成果记录着他想方设法节约的一滴滴水和增加的一粒粒粮,也勾画着这位被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爱戴和赞誉,被石羊河旱区农民称赞和期盼的康老师。

他叫康绍忠,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37年来,康绍忠一直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农业高效用水行业的技术骨干,推动了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创建了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和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成果在我国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

他还发起成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创建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起成立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创建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领导建设了农业高效用水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扎根西北,倾情浇灌绿色的希望

1985年,康绍忠第一次在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石羊河流域考察,看到当地到处是荒漠化、盐碱化的土地,流动的沙丘,枯死的林木。这是因为当地人口增加、中上游水资源开发增加过度、下游地表水资源匮乏而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沙进人退。民勤县东渠乡大号三社130多人的村子,村民因无水可用而被迫离乡,只剩残垣破壁。

康绍忠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里的缺水做点事情,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康绍忠从零起步,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立实验站,支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实施,在全流域推广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在武威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康绍忠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流域内13种主要农作物和4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耗水规律,提出了玉米、小麦、棉花和温室蔬菜等作物调亏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作物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模式,创建了流域上、中、下游3种农业高效节水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开发了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技术,使全流域45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从49.7%提高到54.5%,单方净灌溉水产粮数由1.21kg/m3提高到1.42kg/m3。实现了流域整体节水、粮食增产、农民增益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目标的统一,石羊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民勤县青土湖终于在2010年再现碧波荡漾、野鸭成群、水草丰美的生机景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在甘肃、山西、陕西、新疆、宁夏、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推广应用,年节水10多亿立方米,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康绍忠带领师生团队在西北开展了大量长期野外定位科学观测研究。他常常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试验资料一干就是连续十几个小时,时常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观测,汗水湿透了衣服,蚊虫不停叮咬,也没时间顾及。渴了,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37年来,他扎根西北,面向全国节水农业,踏遍了甘肃、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山东、青海、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默默为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作贡献。他牵头提出的关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发展适水农业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在华北地区节水限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悉心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康绍忠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一线,兢兢业业,对学生倾注着父母般的爱。他言传身教,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他悉心指导,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潜质都得以充分展现。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做法被收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案例汇编》。

他先后组织全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核心课程建设,发起组织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全国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变化,倡导及时修编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他积极主编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农业水利学》,将前沿知识和高新技术及时融入教材,不断夯实学科和专业基础。他十分注重课程教研,大力推动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他倾心打造出本科核心素质课《中国水问题与科学应对》,带领教学名师团队集体备课、反复论证,精雕细琢,在课堂引领和实践指导中激发学生对水利类专业的兴趣,提升三全育人实效。

康绍忠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先后指导硕士生78人、博士生76人,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11门课程,培养的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42人已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他注重研究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变化,积极倡导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水信息水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水经济与水文化等课程内容,不断完善核心课程大纲;为增强课程育人实效,积极探索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组织水利工程现场的《春天的课堂》和课堂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主持完成的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成果获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培养出更多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他创建了将野外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德育基地综合集成的五链环一流野外综合实训平台,创新并实践了四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8858”模式,促进了研究生科技创新与组织管理能力的融合、洞察国际学术前沿与扎根大地能力的融合、掌握多学科知识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融合、培养精湛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融合,锻炼严谨治学态度,培养敏锐洞察能力,塑造系统综合视野,锤炼高尚精神品德,成果获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唯一的特等奖。他入选2018年度全国唯一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人物。

不忘初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康绍忠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生根结果。他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并联系指导研究生党支部,注重对青年师生的帮扶和引领,多次组织各类学思践悟交流活动,既对青年教师和学生严格要求,又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受师生爱戴。在他的带动下,野外综合实训平台发展成为高校重要的双一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形成了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引航1+1+1”育人新模式,发挥对其他野外基地特色育人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他所在教工党支部和联系指导的研究生党支部先后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他心系西北贫困地区教育,牵线台湾嘉隆事业有限公司捐资建设了8所希望小学,大大改善了当地小学办学条件,而且为贫困生捐资助学,努力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贡献。

他带领石羊河实验站临时党支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回信精神,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他带领师生打心底里铭刻强农兴农责任担当,学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弄通专业知识,做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石羊河精神,走出高质量节水发展新路,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造福人民。

他编撰《石羊河印记(第一辑)》,凝聚石羊河实验站知农爱农文化精神,传承中国农大的红色基因和办学传统,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石羊河印记也已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经典品牌。他在石羊河实验站探索实践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康绍忠以解决三农问题”“还西北旱区一片绿洲为己任,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人们的用水观念,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地合作,他在甘肃石羊河流域创建了15所农民田间节水学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农民参与式田间试验、技术观摩和示范培训,探索和实施可行的节水高效绿色增产技术;举办多次实验站农民开放日,邀请田间节水学校的学员和科技农户到实验站观摩,让农民了解实验站的科研成果,让研究人员知道农民的实际需求;建设6个节水技术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所研究的高效节水节肥技术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对当地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示范推广,高效节水节肥技术在当地普遍应用,使节水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深入西北旱区生产一线,到22个乡镇入村入户宣传节水节肥技术,举办19期农业节水、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培训班,积极开展农技科普服务,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针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作物种植面积和发展高附加值温室种植的需求,他帮助种植户推广应用以节水高效滴灌为重点的温室作物节水调质高效新技术,不仅节省了水量,还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同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模式,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农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积极性,促进了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由广种薄收、大水漫灌向以水定地、以水定种、按作物需水要求精量用水的转变,为促进石羊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这里有旱,这里流汗。如今,康绍忠作为一名有3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把更多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最热爱的农业水利教育和科研事业中,依然奔波在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教学研究的最前沿和西北干旱区偏僻艰苦地区生产第一线,从校园三尺讲台到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到黑河流域,沿着一带一路,又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开辟了新的战场,用好老师辛勤的汗水,坚持不懈在祖国大西北这片干渴的土地上浇灌出更多绿色的希望!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