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利军)“前方突发泥石流,极有可能侵入线路,如何快速反应,作出决断……”7月25日,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铁职业特质实验室,铁道机车专业教师牛可正在指导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备赛的同学们。
近期,全国各地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高铁、普铁等多条铁路线路中断行车,水浸铁轨、路基道床受灾冲毁、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铁路正常通行。如何在紧急关头,迅速做出判断,及时处置,对铁路司机的职业特质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此次牛可指导学生备赛的重点。
“近年来,学校围绕高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特质,探索出了‘具象化解析目标、场景化沉浸培养、数据化评价效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铁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在世界、全国的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毕业工作后更是广受用人单位好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福胜介绍。
据了解,该校自2016年起,依托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开展的“轨道交通乘务员的心理健康及职业性研究项目”等,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具象化、场景化、数据化”高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特质培养模式。
该校选取全国铁路技术能手、优秀动车组司机、随车机械师等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获得反映故障判断、应急决策、协作处置等职业特质的指标数据,绘制职业特质画像,具象化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该校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分解为12项、70余个动车组正常和非正常作业场景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12门职业特质课程和27项训练项目,与合作企业共建六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虚实结合在不同场景中磨炼学生的心理抗压、安全意识、应急处置等能力,实现场景全覆盖培养、职业特质全过程培养。
为客观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该校建立高铁职业特质测评室,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典型任务虚拟场景中建立量化模型,然后根据学生在场景中任务执行情况,通过高铁职业特质实验室相关设备采集心理、生理多项指标数据,与职业特质画像进行对比,从而对学生职业特质进行量化评价。
“人才职业特质培养模式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带动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建设、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大赛等多方面发展。学校近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在铁路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的能力也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李福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