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汤加物语” ——聊城大学援外教师在汤加的真实故事

作者:魏海政 王秀清 王黎 发布时间:2022.01.19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27分,汤加海域洪阿哈阿帕伊岛(Hunga)火山发生喷发后,汤加对外通讯中断,各种信息冲上热搜,聊城大学在汤加开展援外工作的三位教师的安危,也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月16日凌晨4时4分,驻汤加使馆通过卫星电话专门给聊城大学打电话,告知三名援外教师均平安,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的负责同志也及时向学校通告了三位教师平安的信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还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述情况,并表示:“危急时刻,祖国永远在你身后!”

聊城大学的三位教师为何远渡重洋,从山东奔赴汤加?他们在汤加做什么?故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补了国内世界史研究盲点

2018年2月28日至3月8日,汤加王国国王图普六世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汤加王国教育部关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了两国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聊城大学拥有全国第一所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创建了国内最齐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数据库,通过多年研究,编著出版了《一带一路列国志》《一带一路名城志》(全五卷),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全部太平洋岛国词条的编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在亚太国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该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2016年9月和2018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

2018年11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同8个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了集体会晤,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前,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团队配合中央电视台录制了《命运与共——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纪录片,提供了诸多学术信息支撑。

此外,聊城大学依托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建立了萨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从2016年开始,聊大派出的教师,远赴太平洋岛国中的萨摩亚,连续5年出色完成教育部委派的援教任务,不断拓展汉语教学和社区教学,受到广泛赞誉。

自2019年1月开始,应汤加王国教育培训部邀请,聊城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先后派出两个支教小组共7名教师赴汤加开展援外工作,负责在汤加开展汉语教学、农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他们把中国文化、中国的蔬菜种子带到遥远的太平洋岛国汤加,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打开了中国文化之窗,让学生了解中国,还种出了绿色蔬菜,教当地人民如何种菜、吃菜,丰富了汤加人民的餐桌,受到汤加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与好评。

目前在汤加的赵培宝、任爱芝、张剑锋三位老师,就是聊城大学派出的第二批援外教师队伍。

一蔬一菜来之不易

汤加王国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拥有170多个岛屿,居民10.8万人,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阳光灿烂、雨水丰沛,“靠天吃饭”的农业条件,再加上以胖为美的审美观,让汤加人民尽享淀粉、肉类、热带水果等高热量食物,但严重缺乏蔬菜类高纤维食物,导致当地居民的冠心病、糖尿病高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汤加国王开始意识到肥胖引发的问题。2018年,汤加国王访问我国之后,明确提出教育与农业技术援助的要求,意图通过蔬菜种植技术的学习和推广,改善本国居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2019年初,聊城大学第一批援助汤加的教师团队——崔艳嫣、齐辉、康建军、张蕾蕾飞赴汤加。尽管预想到困难不小,但真正抵达住所,参观了新的工作地点汤加学院之后,四位老师还是产生了断崖式的心理落差:他们的第一个居所是极为简陋的铁皮屋,缺少家具,更没有空调这样的家电,因为户外蚊虫很多,晚上不敢开窗,屋里就更热了。在工作方面,没有可用的汉语课本和教具,没有现成的蔬菜种子、合适的农具和灌溉设备,没有现成的耕地。当地民众和学生没见过青菜,不会种,对此也不感兴趣……

没有蔬菜种子,也缺乏农具,农学院教师齐辉和张蕾蕾两位女老师决定自己动手,向先期抵达汤加的湖南农业组、中国蔬菜商人求助,租借或自费购买种子和农具;没有耕地,就用双手把地里一人多高的荒草全部拔尽清除,然后用铁锨和镢头,一锨一镐地开垦平整出来;没有蔬菜苗,她们借来穴盘,从大田弄来土壤,砸碎装盘,利用天然树荫进行育苗;没有灌溉设备,她们就一棵一棵地人工浇水、人工捉虫;没有蔬菜支架,她们就带动学生砍树枝、取卡瓦树皮作为原材料制作架材与绳子;没有肥料和农药,老师们就自费购买……

就这样,两位大学女教师,在烈日酷暑之下变成了体力劳动者,日复一日,手上长满了血泡。当然,热带地区的蚊虫也不是吃素的,老师们腿上、手臂上很快就被蚊虫叮咬的大大小小的包覆盖了。

经过3个月的辛苦劳作,白手起家的老师们,已经成功种植了中国黄瓜、欧洲黄瓜、南瓜、洋香瓜、豇豆、韭菜、苦瓜、丝瓜、白菜、蕹菜、矮生芸豆等十多个蔬菜种类,菜地绿油油的,各色蔬菜长势喜人。

战“疫”支援收获丰满

2020年1月21日,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聊城大学第二批汤加教育援外教师赵培宝、任爱芝、张剑锋一行3人,从山东济南出发,途经香港、斐济,两次转机,经过37个小时的颠簸,于1月23日抵达汤加首都努库阿洛发机场。

三位老师在这里继续开展汉语教学和蔬菜种植教学工作。张剑锋老师克服学生人数增多、教材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把歌曲童谣融入课堂,把汉语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任爱芝和赵培宝两位老师努力寻找适合汤加种植的抗热、耐旱、生产周期短的蔬菜品种,探索实施易于管理的规模化栽培模式,如玉米-甘蓝间作、向日葵-大白菜间作、玉米-胡萝卜间作、西红柿-生菜球套种等模式。新的栽培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防止了杂草生长,而且能利用玉米和向日葵作为屏障和诱集带,减轻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中国老师的菜园”在当地人气越来越高,学生在这几位中国老师的指导下,也越来越喜欢蔬菜种植。老师们还举办活动,支起炉灶,给汤加人展示中国厨艺,教他们每种蔬菜的食用和烹饪方法。品尝到中国菜的美味,汤加人很快就喜欢上了中国蔬菜,纷纷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菜园,种上了各种蔬菜。

2020年底,因为疫情原因,赵培宝、任爱芝、张剑锋3位老师未能按期归国,继续在汤加坚守至今。2021年,老师们用我驻汤大使馆的大使基金,修建了太阳能水井和蓄水塔,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购买了除草机、滴灌、架杆农业教学材料,推广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地膜和防草布覆盖除草栽培,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广番茄、青椒、甜瓜套袋技术,防止病虫和鸟的危害……尽管这些在中国都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技术,但在汤加都是新鲜事物。

赵培宝老师和任爱芝老师多次到西瓜种植大户指导西瓜育苗和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采用休耕、轮茬倒作、培育壮苗,并利用储水罐将鸡粪和香蕉叶混合发酵,然后用沼渣和育苗基质1:10混合做营养土,沼液和水按1:5比例在西瓜苗期喷灌3-5次,移栽之前喷洒一次杀菌剂,使西瓜苗壮无菌,有效地控制西瓜枯萎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获得了当地农户的高度称赞。

老师们克服了思乡之情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但每次给学校汇报工作时,提出的全部都是工作建议,例如:汤加学院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需要大量汉语教材;农场面积增大了,需要购置更多防虫、滴灌、无公害农药;需要与汤加学院校方探讨将农学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提高学生积极性等,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援外工作。

这个美丽的故事,还在不断延续。(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王秀清 王黎)

666.png

张蕾蕾老师带领学生手工拔草

555.png

齐辉田间示范传统整地技术

333.png

田间实验课期间汤加教育部长视察慰问

222.png

赵培宝老师在汤加学院示范中国蔬菜的烹饪方法

111.png

老师们的菜园扩大成小型农场

999.png

张剑锋老师给学生讲解中国的竹蜻蜓

777.png

中国驻汤加大使曹小林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以上均为聊城大学供图)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