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芃辰 唐娅辛 记者 刘盾)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高杂合度荔枝基因组中两个不同单倍型表明早晚熟栽培品种各自独立驯化》,发表于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该成果解开了荔枝起源驯化的历史之谜,荔枝基因密码的破译将为未来荔枝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对促进荔枝品种改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是植物性状形成的“导航图”。解码荔枝基因组,不仅能全面提升对荔枝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制的认知,研发相应的育种和栽培调控技术,还能为推动其他无患子科植物如龙眼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高质量荔枝参考基因组测序工作破解了荔枝基因密码。这为今后研究中有意识地锁定荔枝成熟期、果实和种子大小等重要农艺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资源,也为培养出特早或特晚成熟、特优质、特丰产又养生保健的新品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据介绍,项目组从基因组层面对荔枝开花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荔枝中一段特定的DNA序列缺失,可能是导致荔枝不同花期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个“DNA序列缺失”可以开发为简便的分子标记,用于选育极早或极晚开花的荔枝新品种。这对于把荔枝产期从2个月延长至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减少鲜果季节性销售压力、提升荔枝种植效益非常重要。该项研究还为破解某些优质荔枝品种低产与“大小年”结果及改善果实贮藏性,提供技术研发新思路。
荔枝产业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1年国内荔枝生产总产值达140亿元以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表示,作为果树学科的重要研究力量,学校荔枝科研团队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团队以重大研究成果为支撑,以区域特色品种为主导,以打造具有华农特色的品牌为核心,以现代企业管理为标准,促进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工作模式,为荔枝产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据悉,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将打造荔枝基因组数据库,并打造荔枝分子育种大数据平台,为荔枝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